作者:赵耀杰 高鹏
“220千伏早成线286号大号侧通道内发现烟雾告警,立即下发工单通知运维人员前往处理查看。”9月12日,国网陇南供电公司输电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在进行输电线路集中监控防山火轮巡时说道。
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政企协同机制的持续深化,防山火工作已经从传统人海战术转变为“智慧防山火”新模式。国网陇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通过“人工+无人机”立体巡检、图像视频可视化装置集中监控以及“林电共巡、警电联合”等政企联动机制,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屏障,守护着绿水青山和电网安全。
“以前巡线,有些陡坡根本上不去,只能远远用望远镜看,很多隐患发现不了。”输电运检中心飞手张鹏飞说,“现在有了无人机,那些人力难以到达的区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人工+无人机”立体巡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人机能够快速飞越山林,搭载的高清摄像头、红外热像仪和多光谱传感器,可以精准识别潜在火源、监测植被状况、发现设备异常发热点,实现对线路通道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测。发现隐患后,飞手将实时上报并推送给最近的巡线人员,实现快速定位和处置。
此外,安装在铁塔上的高清视频监控装置如同忠实的“哨兵”,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着线路通道状况。“我们在山火风险较高的区段安装了近千套图像、视频监控装置,覆盖了大多重要线路。”监控中心值班人员介绍说,“这些设备具有智能识别功能,能够自动识别烟雾、火焰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可疑现象,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
在输电监控中心的电子大屏上显示着数百公里外输电线路的实时画面。值班人员轻点鼠标,可以随时调取任何一基杆塔周边的图像、视频影像,放大查看细节。“过去防山火主要靠人海战术,现在则越来越依靠技术手段。”输电运检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我们能够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的转变,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燃’。”
除科技力量外,制度和工作模式的智慧创新成效也显著提升。近年来,输电运检中心积极探索与林业部门、公安机关的协作机制,形成了“林电共巡、警电联合”的政企联动新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还提高了隐患处理的效率。发现树障过高可能触及导线时,林业部门会快速审批采伐手续;发现线路周边有火灾隐患时,电力部门会及时配合清理易燃物。
与此同时,“警电联合”机制则强化了山火防控的执法保障。公安机关与电力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线路周边野外用火的管控,严厉打击故意纵火行为,为电力设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防山火工作关系到电网安全,也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下一步,国网陇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完善政企联动机制,运用电力智慧筑牢防山火的坚固防线,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电网力量。
来源:中国能源网
版权所有:UAV FORUM 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