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防灾应急

国网新疆电力地震灾害紧急抢险处置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16来源:国家能源局

基本情况

案例单位基本情况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在新疆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0年5月,经营区域覆盖疆内14个地(州、市),供电营业区域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营业户数1288.61万户,共有员工3万余人,资产总额1201亿元。

案例背景

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北纬41.26度,东经78.63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震中10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3319米,属于高山区域。

地震造成3人遇难,5人受伤,经自治区综合评估,各项直接经济损失54.37亿元。电力方面,中国华能集团所属阿合奇县亚曼苏水电站、别迭里水电站停电,公司所属2条220千伏、23条10千伏线路和1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受累停运,损失负荷6.9万千瓦,影响供电5.7万余户。

案例概要

地震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地震灾害Ⅱ级应急响应,公司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相关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等带队第一时间赶赴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处置。自治区主席视频连线了解地震保供电情况,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有关领导同志亲赴现场指导。国家电网公司时任董事长、时任总经理电话指挥抢险保供电,安排人员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处置;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在总部应急指挥中心视频指挥应急抢修工作。

公司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千方百计减少灾害对民生用电的影响,按照“先复电、后抢修”原则,指导灾损摸排、队伍集结、现场勘察、装备调拨、物资清点、方案制定、舆情监测等工作紧张有序同步开展,1个小时完成灾损初步排查,2个小时约90%的停电用户复电,5个小时所有停电用户100%恢复供电,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1月27日,公司研判后解除了地震灾害Ⅱ级应急响应。

主要做法与实践

未雨绸缪,强化抗震减灾工作部署

认真落实“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预防转变”要求,对8度及以上高烈度设防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750千伏、220千伏枢纽变电站,采取高一度的抗震设防烈度措施。针对阿合奇至皮山、新和至乌苏、天山西段至西昆仑地区10地24县地震重点危险区域,制定了《关于做好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方案》,抓实隐患排查整治、应急物资力量调配、联合救援机制建立、灾害预测预警等工作。

防微杜渐,强化抗震救灾能力建设

树立主动应急理念,结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完成602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抗震能力评估,排查治理非生产性房屋问题隐患175项。加强应急演练,2023—2024年初,公司针对地震重点风险区域逐县市开展地震实战演练,内容包括人员疏散逃生、通信保障、设备设施抢修恢复、重要用户紧急供电、人员搜救等;其中“1·11克州阿图什”6.9级地震灾害无脚本演练与“1·23”地震灾害地点、震级相近,为灾害快速处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持续优化,动态完善应急预案修订

持续健全应急预案体系,2023年完成一轮应急预案修编工作,进一步量化响应启动条件,优化地震灾害处置分工,完善应对措施流程,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提升预案适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实用管用。

多措并举,迅速开展电网抢修恢复

应急指挥部高效联动,指导灾损摸排、队伍集结、现场勘察、装备调拨、物资清点、方案制定、舆情监测等工作紧张有序同步开展。1个小时完成灾损初步排查,2个小时约90%的停电用户复电,5个小时所有停电用户100%恢复供电,地震发生后迅速调配17辆应急电源车支援灾区,同步完成低压线路架设,做好政府指挥部、128个安置点、5000余顶应急帐篷等用电保障,夜间2个小时恢复所有配网主干线路供电。由于亚曼苏水电站设备损坏,造成阿克苏220千伏曼白线、别曼线跳闸,别跌里水电站机组事故分闸,损失出力约5万千瓦,严重限制下游110千伏雪屯变供电负荷,针对该情况公司果断采取将220千伏别曼线、曼白线在亚曼苏水电站外第一基塔短接的措施,6小时内完成施工,实现白水变-别迭里-雪屯变的供电。

优质服务,全面做好用户供电保障

第一时间联系走访重要敏感用户,及时掌握受灾用户停电范围和支援需求,累计排查走访大型小区26个(9422户居民)、煤改电用户29269户、水热气暖等民生用户10家,安排专人协助阿合奇县美佳热力有限公司、乌什县人民医院等处置用户内部故障。组织天山雪莲共产党服务队按照“一顶帐篷、一个开关、一盏电灯、一个插板”的标准,及时完成463顶应急帐篷接电服务,通过“疆电助手”网格服务智能机器人,向客户发送停电信息2万余条。

主动回应,加强舆情信息监测引导

在国网总部统筹指导下,联动中央、自治区、行业等近80余家媒体开展正面宣传,多渠道滚动发布抢修进展,充分展现全力做好灾区抢险保供的有力行动。安排工作专班7×24小时双岗值班,实时监控和引导涉电舆情,保证了舆情总体平稳。

图1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员工开展变电站震后检查

图2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员工开展变电站震后特巡

图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对220千伏曼白线开展抢修工作

图4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开展输电线路震后抢修恢复

图5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应急保障中心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培训

图6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对居民安置点进行安全用电常识宣传


成效与创新

01

风险防范和应急准备工作充分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着眼最严峻局面和最不利后果,“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常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地震灾害实战演练,健全应急机制,提升无人机勘灾、设备设施抢修恢复、用户供电保障、建筑物坍塌破拆等抢修救援能力。

02

应急响应启动标准量化明确

组织专业团队对地震等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及国网公司相关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规定,结合实际将Ⅰ~Ⅳ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启动条件与震级、设备设施受损情况等进行明确关联,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是此次灾害发生后省、地两级能够第一时间准确启动响应的前提。

03

电网抢修恢复工作及时高效

地震发生后,省、地两级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决策,调整电网运行方式,以最短时间恢复主网运行。配网专业迅速开展故障检查和抢修工作,高效恢复供电。有序组织人力、物力投入抢险救援,调配应急发电车辆装备,与安置点布设同步完成用电保障,确保了帐篷搭到哪里、电就供到哪里、电暖气就热到哪里。

总结与建议

(一)案例总结

一是构建专业应急队伍,加强水平能力建设。公司在2023年成立应急保障中心,专业负责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在地震前已完成阿克苏、克州公司等7家重点区域单位的应急基干队伍实训及检验工作,系统提升基干队员无人机灾勘、指挥部搭建、安置点通电、建筑物坍塌破拆等救援能力,为本次地震处置打下坚实基础。在地震发生后,公司省市县三级按照预案流程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启用应急指挥中心,地震灾害应急指挥机构人员快速到位,及时组织灾损排查分析,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和供电保障。

二是坚持应急演练不放松,以演代练。严格制定计划,深入开展应急预案、应急响应规则等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应急人员综合能力强化应急指挥中心操练检查,规范预警响应、应急响应措施,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和处置应对工作,按要求组织重点部门、地市公司、省管产业等单位开展相关应急演练的方案实施,以演代练,平战结合。

三是打造省地县三级应急协同、联动救援机制。建立“县县互援”“地市跨区互援”联动救援机制,地震发生后,公司应急保障中心、电网服务公司,国网乌鲁木齐、喀什供电公司等单位积极响应,第一时间派出救援抢修力量增援震区,团结协作、共同抗灾,切实提升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是加强应急响应组织协同。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规则》及各专项预案工作要求,认真履行指挥部成员部门职责,应急指挥部做好横向、纵向的组织协调,确保相关部门、单位全力投入应急响应工作,切实提升应急处置的组织力、执行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人身伤亡、电网运行、重要用户等针对性保障措施,确保突发事件后能够快速、高效开展处置和准确及时反馈信息。

二是推进快速应急电源配置。针对应急电源快速接口配置不完善的,组织梳理排查重要用户应急电源接入点位、接带重要负荷情况,确定应急发电装备停放、接入位置,制定应急电源接入手册,确保“一户一册”,快速实现重要负荷第一时间通过应急电源接带,特别要加强未配置配套电力设施的应急避难场所的配置,确保其具备应急电源接入条件。

三是强化应急物资准备。通过建立后勤应急物资储备仓、与食材供应商签订协议等方式,满足至少持续3天的食品储备量和其他物资准备。

推荐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

案例单位: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司为国、开赛江、季斌炜、李渝、孟岩、刘兵、闫建平、王峰强、王海宾、孙谊媊、张颖、杜平、索涛、章新涛、赵普志、蒋琪、张小刚、王晓飞、王小军、于龙

来源:国家能源局《电力行业防灾减灾救灾典型案例汇编(2024年)


版权所有:CPEM电力防灾应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