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防灾应急

华能涪江山区水电站地下厂房全封闭防洪防地灾体系建设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16来源:国家能源局

基本情况

案例单位基本情况

四川华能涪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涪江公司)是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的三级子公司,隶属中国华能区域子公司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四川绵阳市境内涪江一级支流火溪河及干流中上游7座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投产总装机容量569兆瓦,共有员工162人。

案例背景

近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地震、单点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电站地下厂房进水事件时有发生,财产损失巨大。公司管理的涪江火溪河流域梯级电站地处文县构造带、虎牙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流域河谷深切呈“V”型,两岸山高坡陡,河床狭窄陡峻,流域内小型断裂带、构造带丰富。受2017年九寨沟“8·8”地震的影响,流域内山体稳定性差,暴雨、洪水形成的泥石流,壅高河道,损毁挡墙,造成流域内交通、通信、电力中断,对电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存在水淹厂房的风险。为贯彻党中央、行业主管部门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胜于救”的精神,根据国家能源局《水电站防水淹厂房安全检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公司开展了山区水电站地下厂房全封闭防洪防地灾设施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案例概要

为科学应对流域洪水,最大限度减少极端天气下地质灾害对水电站造成的损失,华能涪江公司从气候预警、雨情水情测报、应急能力建设、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着力构建山区水电站防灾减灾体系。具体而言,公司升级完善了水情测报,为电站应急提供更为精确的预测预警;完善了应急通信、应急电源,为电站应急提供通信、电力支撑;构建了电站厂房防范洪水侵入体系,提升了地下厂房应对超设计、超常规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

主要做法与实践

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安全和发展危机,公司组建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创新团队,将电站防洪防地灾能力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防洪防地灾设施创新研究和应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工作。公司以防范水淹厂房为突破点,严格落实华能四川公司防洪防地灾十二项专项措施,开展了三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了各站地下厂房进厂通道的防洪设施建设。管理措施上从完善防洪防地灾管理措施和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入手,制定或修订完善了防洪设施运行规程、防汛应急预案和突发地灾灾害应急预案、防洪物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地下厂房全封闭防洪防地灾设施和应急管理体系。

厂房交通洞、尾水洞防范设施建设

在进厂交通洞设置电动单梁防洪钢闸门,防止洪水从交通洞进入厂房;尾调室交通联系洞设置密闭防洪门,防止尾水壅高后倒灌进入地下厂房;在电站通风、排风口设置防洪密闭窗,防止壅水后浸入厂房等常规防洪设施。

图1 阴坪电站进厂交通洞防洪设施

图2 木座电站进厂交通洞防洪设施

图3 水牛家电站进厂交通洞防洪设施

图4 自一里电站进厂交通洞防洪设施

厂房出线洞防范设施建设

创造性采取了在出线洞内新建全封闭防洪墙,安装防洪门、电动防洪窗;共箱母线箱体内部采取穿墙导管加不锈钢板永久封堵,共箱母线箱体外部采取钢板贴墙永久封堵。穿墙电缆采用防水封堵模块对每根电缆穿墙位置永久封堵。有效避免洪水从出线洞、电缆桥架、共箱母线进入厂房。

图5 出线洞防洪墙及防洪门窗

图6电缆模块封堵

图7出线洞内加强型防洪门

图8 共箱母线箱体内外封堵

渗漏排水管路提升措施

地下厂房渗漏水大都通过水泵排至电站尾水后汇入河流。为防止河道壅塞导致尾水水位异常升高,渗漏排水管路逆止阀卡塞时尾水倒灌入厂房,采取加高排水管、增加渗漏排水管电动排水阀措施,实现与水泵同步启闭,防止水体倒灌情况发生。

提高应急电源保障能力

为提高柴油发电机在应急情形下渗漏排水、通讯、黑启动等的电源保障能力,一是将柴油发电机安装平台抬升至交通洞顶部高处;二是加大柴油储量,保证发电机不间断运行7天以上;三是实现柴油发电机在外部安保电源中断后自动启动,为厂房重要负荷提供电源保障。

提高水情测报能力

公司在流域内布设遥测站点54个,接入政府气象水文站点80余个,实时监控全流域水雨情状况;接入气象24小时格点、3小时雷达回波、7日滚动降雨预报等信息,使水情雨情测报更为精准。优化系统算法,提升系统功能深度;增设洪水预报、中长期预报、发电优化调度模块,定量洪水预报,为公司防洪度汛提供了预测预警。

增设电站视频雷达报警系统

开展山区流域梯级水电群多灾种链式灾害智慧管控平台的研究和建设,通过视频、毫米波雷达实现“精准监测-识别研判-动态报警-智慧管控”,确保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报警,及时开展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

完善应急通信保障

建设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包括7个VSAT卫星地面站、7座短波电台、11个超短波基地台、33台超短波对讲机,实现地下厂房、电站周边区域短波信号全覆盖。配置20台移动卫星电话,保证在常规通信中断时,能够使用卫星IP电话实现与应急指挥中心的通信。

完善防洪防地灾管理措施和

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制定并发布电站防洪设施运行规程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电站地下厂房防洪防地灾设施在枯水期以及汛期常规状态、紧急情况的运行方式、巡检维护、培训演练等内容,对防洪防地灾设施进行规范化运行管理。修订防汛应急预案和突发地灾灾害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和指挥、应急处置进行了规定,保证地下厂房防洪设施可靠性;每年汛前定期与属地政府、行业部门联合开展全流域防洪防地灾应急演练,联防联动;建立地下厂房无人值班值守工作机制,建立应急抢险队,保障应急体系中的队伍管理;规范防汛装备和物资、应急食品管理,保障应急状态下防汛装备物资随时处于可应急使用状态。

成效与创新

01

成功抵御洪水灾害

1.成功应对2022年“7·12”暴雨泥石流灾害

“7·12”洪灾中黑水沟泥石流壅高河道水位,导致木座电站尾水平台淹没2米(尾水防洪门淹没1米),厂前区淤高0.5米的情况下,防洪门系统发挥作用,地下厂房未发生进水事件。

阴坪电站GIS楼一楼淹没达3米,母线洞防洪门整体被淹,厂前区漫水达0.3米的情况下,防洪门系统发挥作用,地下厂房未发生进水事件。

图9阴坪母线洞防洪门

图10木座尾调室防洪门

2.经济效果评价

公司建设的地下厂房全封闭防洪防地灾系统发挥了有效作用,将洪水泥石流挡在了地下厂房进厂通道、出线洞及排风洞、尾水洞之外,保障了地下厂房机组设备安全,未造成水淹地下厂房重大损失,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木座和阴坪电站各安装2台50兆瓦混流式发电机组)和长期停电的间接经济损失约5000万元(按电站停运半年计,木座和阴坪电站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各为4514小时、4133小时)。

02

项目专利产出丰富

本项目已取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防洪系统安全检测装置、防洪系统水压密封检测平台、电站发电机共箱母线防水结构、一种铝合金防洪墙挡板的通用型下压锁紧装置及设计方法、一种高压加固式防水门、一种紧迫式防洪门窗、基于水情测报系统的海量外部数据交换及解析系统、一种基于动态修正边界条件的水电站弃水对应电量算法、基于北斗通讯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基于北斗卫星的图像传输方法等11项发明专利均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03

项目多项成果为国内首创

地下厂房全封闭防洪防地灾体系属国内首创,体系中的出线洞封堵技术为国内首创,率先实现共箱母线防水封堵。该体系对防范水淹厂房事件作出了积极的研究探索,填补了地下厂房防洪防灾领域空白。

总结与建议

一是地下厂房全封闭防洪防地灾体系可大大提高极端天气、地质灾害导致厂房区域河道壅塞等情况下地下厂房的应急防洪能力,避免水体从各大洞室、排水管路侵入地下厂房。体系中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应急通信系统、地灾监测系统、工业电视系统,为应急调度、响应、处置、反馈等提供有效保障。

二是全封闭式地下厂房防洪防地灾设施和配套应急管理体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并具有投资省、操作简便等特点,能有效提高地下厂房防洪标准,提升电站防洪防地灾能力,保障电站设备和人员安全,避免水淹厂房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在山区峡谷水电站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推荐单位: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

案例单位:四川华能涪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团队成员:朱勇强、罗宗恒、朱平、张晓洪、梁猛、谢江红、陈健、郎曼江、周其彬、左仁文、李云辉、李超、汪龙、胡汉民、周武林、廖川、朱元东、袁野、雷双舟

来源:国家能源局《电力行业防灾减灾救灾典型案例汇编(2024年)


版权所有:CPEM电力防灾应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