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广东接连遭遇强台风“桦加沙”“麦德姆”。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全链条应急体系,交出亮眼答卷:“桦加沙”登陆后24小时阳江主城区复电,72小时实现全省全面复电,速度远超历史同期;“麦德姆”风圈离开后72小时,湛江受影响用户全部恢复供电,较2015年台风“彩虹”提前4天完成抢修。这一高效处置的核心支撑,是该公司构建的“AI赋能、多方协同、数据融合”数字化应急作战体系,物联网、数字孪生、智能指挥系统等技术贯穿抗台保电全过程。
灾前防 智能巡维织密防御网
台风防御阶段,数字化技术成为风险防控的关键抓手。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电网孪生数字平台实时同步2400余千米涉澳门供电线路数据,通过设备状态评价模型、全景画像功能精准识别风险。“桦加沙”来临前,平台锁定32处隐患点,无人机集群借助“电鸿”物联网技术完成5座核心变电站特巡,智能机器人开展毫米级加固检测;IT-SCADA系统构建全链路故障定位模型,实现信息机房毫秒级预警,确保涉澳门供电网络在17级风圈中“零事故”。
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打造“空地一体化”智能巡维体系,生产指挥中心统一调控无人机一键巡检、机器狗自主巡检、智能视频监控等功能,巡检效率较传统人工大幅提升。南方电网广东惠州供电局的“数字员工”实现故障智能分级与闭环跟进,日均服务调用量超3万次,依托停电工单中心和消息中心,实时监测10千伏重点线路与台区异常,用数字化手段筑牢防御屏障。
灾中守 实时感知精准处置
“桦加沙”侵袭期间,江门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因飘挂物跳闸,数字化运维人员通过电网状态信息快速锁定故障点,风力减弱后立即处置恢复供电。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依托自主研发的作战指挥系统实现“一屏观全局”,系统日均服务调用量超6.5万次,可动态监控台风路径并智能外呼发布预警,及时叫停户外作业规避安全风险。市、县两级指挥中心借助系统数据,精准评估灾害影响范围与重点用户需求,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广东电网数字化体系整合电网调度、生产运行、市政监控等多维度数据,显著提升灾害感知能力。南方电网广东中山供电局在应急响应升级后,通过“数字电网一张图”整合台风路径、水浸预警等数据,排查内涝积水点144处,为设备涉水防护提供精准支撑。
灾后抢 数智赋能提速复电
灾后抢修阶段,多系统融合的数据中心发挥“最强大脑”作用。“桦加沙”抢修期间,数据中心每15分钟生成一次停电态势分析报告,取代传统人工统计,大幅缩短信息汇总时间。广东电网组建的数字化特战队,依托量测数据中心、数字孪生平台等系统,整合台风路径、抢修资源与现场视频,实现故障定位、资源调配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在“麦德姆”抗击战中,特战队开发的“停复电数据智能抓取机器人”,将动态数据实时传输至超级表单,支持千人在线编辑、万人查阅,确保抢修进度实时同步。一线抢修人员提前下载“南网智瞰”离线数据,即便通信中断也能快速定位设备位置。南方电网广东韶关城区供电局作业员曹诗琪支援阳江时,借助离线数据十分钟抵达现场,半小时完成查勘,两天内完成6个低压台区复电。
从智能巡检到精准指挥,再到高效抢修,广东电网以数字技术重塑抗台保电流程,充分彰显了数字电网在提升电网韧性中的核心作用。未来,该公司将持续深化数字电网建设,以科技赋能筑牢极端天气下的供电保障防线,为民生用电保驾护航。
版权所有:CPEM电力防灾应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