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防灾应急

国网甘肃电力融合智慧消防物联网的“4+1”消防管理体系在电网企业消防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21来源:国家能源局

基本情况

单位基本情况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建设、运营、发展甘肃电网的任务,为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持续可靠的电力保障。现运维管理±800千伏特高压换流站1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237座,省、市、县三级电力调度大楼101幢。

案例背景

2008年至2017年,10年期间,全国共发生239.1万起火灾事故,造成14742人死亡、935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301.5亿元(数据源引公开数据)。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消防安全形势也较为严峻,特别是2018年“4·7”某换流站事故,教训极其深刻,亟需全面提升变电站、调度大楼等重要场所火灾预防及处置能力。

案列概要

2018年以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系统化构建“4+1”消防管理体系,自主研发消防物联网系统,创新设立省市两级消防管理中心,全面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有效解决了监测处置和常态管理手段不足、质效不高的问题。截至目前,防火检查、维保检测等六方面13项基础工作规范开展率均达99%以上,有效降低了火灾风险。

特别是2022年11月4日1点54分,特高压祁连换流站极1低端Y/D-A相换流变突发故障,引发设备着火,消防物联网系统和换流站监控系统同步发出火警。国网总部第一时间远程指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坐镇指挥,驻站消防队5分钟内迅速到位扑救火灾,省市两级消防中心远程协助现场科学有序开展应急处置,3小时后扑灭明火,有效防止了火势蔓延,确保了邻近在运设备安全。

主要做法与实践

研究构建“4+1”消防管理体系

深入梳理研究消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和实践案例,全面对照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差异化分析,研究构建了“4+1”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建立了以安委会为领导机构的消防工作组织体系;明确了各级单位主体责任、班子领导责任、部门专业责任、全员岗位责任,以及共管、共用、物业服务等责任;制定了消防管理、监督管理、值班监控等16项制度规范,对消防队伍管理、消防设施运维管理、消防设施器材设置、值班监控、用火用电管理、消防验收、基建施工等工作流程、工作执行、过程管控、安全措施落实等细节进行规范要求;建立了日常基础管理、设施设备管理、高层建筑管理、实时监控预警、火灾救援处置5大工作机制;在全省设立16个消防运维站,全面负责生产场所消防设施运维。

图1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4+1”消防管理体系

自主研发消防物联网系统

应用“大云物移”等先进技术,将“4+1”消防安全体系内容全面作为业务流,研发建设消防安全物联网系统,具备实时监测、远程可视、火灾防控、灭火救援等四方面10大功能,全覆盖接入各级单位变电站、办公楼等场所1509处。

图2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消防物联网系统拓扑图

图3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消防物联网系统

创新设立消防管理中心

集综合管理、运行监控、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于一体,在省、市两级设立24个消防管理中心,应用消防物联网系统开展7×24小时值班监测。按照“省公司-地市公司-重要场所”部署模式,分层级、分区域进行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消防管控体系。

图4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消防管理中心

有力加强消防专业队伍建设

聚焦重要场所,全面加强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建设,常态开展消防培训演练。考虑祁连换流站距最近政府消防力量远大于规范要求的15千米,专门在祁连换流站建立专业驻站消防队,配置18人、3台消防车辆,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同时积极响应属地消防部门调度,参与社会火灾扑救,被酒泉消防支队授牌“瓜州桥湾小型消防站”。

图5 瓜州桥湾小型消防站揭牌仪式

“11·4”祁连换流站火灾监测处置

“11·4”火灾发生后,各级岗位人员按照“4+1”消防管理体系运转要求,依据单位、领导、专业和全员责任划分,各司其职,严格落实值班监测规范、火情报告等制度,开展应急响应、灭火救援等工作,驻站消防队迅速开展灭火救援工作,保障火灾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1.火警监测

2022年11月4日1时54分,省市两级消防中心消防物联网系统发出祁连换流站火灾声光报警,值班人员即刻通知现场核查,并通过自动关联视频发现存在火情,现场立即向“119”报警。

2.火灾处置

(1)初期火灾扑救。现场迅速操作隔离有关设备,快速核查启动消防系统,驻站消防队采取快速控火、立体压制、泡沫阻截等措施,全力开展初期火灾扑救,将火势始终控制在故障设备区域,全力防止向其它区域、设备蔓延。省级消防中心同步梳理全省可用资源,连夜组织联系就近消防部门和公司内部单位向祁连换流站运送消防水、泡沫液等灭火资源。

(2)全面开展扑救。2时58分起,酒泉消防支队抵达现场,与驻站消防队迅速会商制定“封堵油箱宽大撕裂口并注水淹没内部器件”的后续灭火方案,消企协同投入90余名消防队员全面压制火势。5时5分,明火扑灭,现场持续对换流变进行降温。

图6 现场灭火救援图


成效与创新

统筹消防管理工作全业务内容,自主研发消防安全物联网系统,线上开展消防值班监测、基础管理、巡视检查、问题整治、维保检测、教育培训、应急管理等工作,推动“4+1”消防管理体系持续完善。

01

火灾防范更加有力

1.火警核查更加迅速

综合判断异常变化,实时联动现场视频,报警信息核查从2分钟缩短为30秒以内。一键发送火情信息至相关人员,有效提升火情先期处置效率。

表1 国网甘肃消防管理中心历年消防值班监测数量统计表

2.设备故障消除及时

实现消防设备运行状态远程实时监控,及时向运维人员提醒设备故障,并监督故障修复。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发现消除故障17539条,消防设备可靠性提高至98%。

3.警情识别快速精准

在传统火灾报警系统的基础上,在室外重点设备设置部位采用“火眼”和“热成像”图像探测技术进行快速预警,填补室外火灾监测的空白。

图7 火眼及热成像预警图

4.火灾预警远程可视

对变电站、办公楼等各类场所进行三维建模,嵌入消防设施设备点位和视频点位,远程展示现场情况,实现消防重点部位可视化监管、火灾警情远程可视。

图8 远程可视展示图

02

消防管理提质增效

1.防火检查高效快捷

利用防火巡查微应用扫码开展防火日巡、月检,巡检记录自动上传至消防物联网系统,切实杜绝巡查死角、盲区。

图9 日巡点位及巡查记录

2.问题隐患闭环管控

对防火检查、实时监测、专项督查等发现的问题隐患,全面纳入线上集中管控,确保整改计划及时制定、整改结果按时反馈。

图10 安全问题闭环管控举例

3.维保检测临期预警

消防物联网系统自动生成维保和检测计划,临期时发出预警提醒,实现了维保、检测报告线上管理。

图11 灭火器临期预警情况

4.培训演练全程记录

动态掌握各单位消防人员取证和消防教育培训开展情况,在线管理应急预案修订和演练情况。

图12 ±800千伏祁连换流站消防演练执行记录

5.档案管理规范清晰

分层级、分场所建立消防电子档案,统一消防档案内容,规范消防档案整理、归档,提升档案更新、调阅效率。

03

央企担当有力彰

通过有效防控变电站等重要场所火灾风险,有力强化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消防安全基础。同时,驻站消防队自驻站以来,参与驻地附近社会火灾事故扑救22起,抢救被困人员12人,为平安创建做出了电网贡献。

表3 ±800千伏祁连换流站驻站消防队历年处置社会火灾统计表

图13 ±800千伏祁连换流站驻站消防队历年处置社会火灾柱状图

图14 ±800千伏祁连换流站驻站消防队处置社会火灾图

总结与建议

“4+1”消防管理体系有效将消防安全管理与物联网技术贯通融合,形成“智能硬件+管理系统+运营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直击技术难点和管理痛点,满足火灾防控、管理赋能、互联共享等核心管理需求,为电力、石油等能源行业提供了消防安全管理新思路。

(一)总结

1.智慧消防作用发挥明显。消防物联网系统及时发出火灾报警信息,同时联动附近摄像头,实时上传火灾现场画面,为灭火救援提供强有力支撑。

2.灭火扑救能力不断加强。各场所志愿消防队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体能训练,开展电气火灾救援专项培训,成功处置73起火情,确保了初期火灾得以有效控制。

3.消防隐患整治有力有效。2020年以来,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三年专项整治、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冬春火灾防控等专项行动,累计发现各类隐患9235项,已全部完成整改,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整治工作成效得到国务院考核组肯定。

4.消企协作机制运转顺畅。省、市、县三级分别与相应层级消防救援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积极开展火灾风险研判、消防隐患治理、灭火救援联动等方面合作,着力防范化解消防安全和电气火灾重大风险。

5.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深化“4+1”消防管理体系运转,大幅提升了火灾监测防控能力,降低各类火灾突发事件带来的电网设施设备损失。有效保障变电站、电缆隧道等重要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公共安全,为安全持续供电筑牢消防根基。

(二)建议

1.持续强化“4+1”消防安全管理。不断赋予“4+1”体系新思路、新内涵、新做法,不断完善层级分明、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协同高效的消防管理体系。

2.持续深化消防物联网系统应用。以法规为依据、以现场为根本、以专业为依托、以督查为抓手,健全体系、规范工作、强化督查,不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应用。

3.持续推进消防专家人才培养。推进注册消防工程师培养“百人计划”和消防设施操作员培养“千人计划”,扎实开展火灾防控和消防安评等,夯实消防安全管理基层基础。

4.持续加强消防应急队伍建设。以各场所志愿消防队和换流站驻站消防队为依托,扎实推进消防应急演练和培训。常态开展政企联动消防演练,不断提升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推荐单位:国家能源局甘肃监管办公室

案例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团队成员:张祥全、王利平、白兴东、王胜利、马之力、王安民、聂江龙、李宁瑞、范祥智、姚强、张治平、王宗宝、付娟、弥海峰、李义河、马雪峰、张永新、权博、牛晓丽、马娜

来源:国家能源局《电力行业防灾减灾救灾典型案例汇编(2024年)》


版权所有:CPEM电力防灾应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