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电是停电检修前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步骤。传统的人工验电方式携带工具重、作业风险高、流程复杂。对此,冀北廊坊供电公司展开技术攻关,研制了多电压等级轻量化非接触式验电设备。
无人机携带小设备 无接触验电更安全
“电压测试完毕,线路不带电。”11月5日,在河北110千伏中双线检修现场,冀北廊坊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作业人员李荣盛查看验电接收装置显示屏,确认了传回的验电数据。他操作的无人机搭载着一款手掌大小、重量不足200克的验电设备,用时两分钟就完成了从无人机起飞、到达指定位置验电并回传验电结果的全过程作业。这款设备是该公司研制的多电压等级轻量化非接触式验电设备,与传统的人工验电方式相比,作业效率提升近10倍。
验电是停电检修工作中的关键安全步骤,目的是确认线路已无电压,是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防线。以往执行不同电压等级的验电任务时,作业人员需携带不同规格的验电工具。部分设备重量超过2千克,登塔作业负担重、风险高,操作流程复杂耗时。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出现了接触式验电方式。这种方式需要飞手操控无人机让验电装置直接接触导线,极易受风速、机体抖动等因素影响,对飞手的操作精度提出更高要求。无人机在贴近的过程中还容易与导线发生碰撞,可能造成损坏。
为解决验电作业风险大、时间长、难度高等问题,2月,廊坊供电公司联合冀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及相关厂家,组建研发团队开展专项攻关。历时8个月,团队在设备多电压等级兼容与轻量化设计两方面实现了突破。
“让一个‘小身板’的设备精准识别从35千伏到1000千伏交流、±500千伏到±800千伏直流范围的电压,是攻关中最大的挑战。”研发团队成员、廊坊供电公司输电检修及设备状态信息技术中级技师王润田介绍。通过反复试验,团队优化了多电压等级轻量化非接触式验电设备的感应线圈结构,改进了信号处理算法,实现了对不同强度电场信号的精准捕捉与解析。该设备采用航空级铝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总重量小于200克,相当于一个苹果的重量,可匹配主流小型无人机的负载能力。
“非接触式设计是本次创新的关键。”王润田说,飞手只需操控无人机携带验电设备在安全距离处悬停,设备即可自动完成电场感应与数据分析,并将结果实时回传,降低了验电操作风险与难度。
目前,多电压等级轻量化非接触式验电设备已在廊坊地区20余条输电线路试点应用,验电准确率达到100%,显著提升了现场作业安全性与效率,为电网可靠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廊坊供电公司计划将该设备与无人机巡检系统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在安全生产中的智能化应用场景。
来源:国家电网报
版权所有:UAV FORUM 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