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送变电:无人机助力皖电东送“大动脉”更换间隔棒-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金巡奖_风光无人机智能巡检大会
新闻中心

安徽送变电:无人机助力皖电东送“大动脉”更换间隔棒

发布时间:2025-09-28来源:

原标题:


飞越淮河吊运 高空协同“手术”


——走进1000千伏淮盱线淮河大跨越段间隔棒更换现场


作者:韩露 杨彧 江雨辰


9月17日清晨,淮河两岸雾气弥漫。岸边的1000千伏淮盱线淮河大跨越一基铁塔旁,一架重载无人机吊起20千克重的间隔棒,缓慢飞至200米高空。一场高空“手术”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1000千伏淮盱线起于安徽淮南,止于江苏盱眙,是皖电东送核心通道,也是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的重要输电线路。该线跨越淮河,两基大跨越铁塔全高均超过200米,大跨越段线路全长2631米。大跨越段风速大、水汽重,导致间隔棒等金具老化、锈蚀速度快。为了保障特高压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在秋检期间安排作业人员更换淮盱线淮河大跨越段的354个间隔棒。


现场负责人黄立志介绍,通常情况下,开展这项作业需要作业人员携带新间隔棒乘坐电动升降装置来到横担平台,再通过绝缘绳将间隔棒传递至导线上,利用滑车运输新旧间隔棒,然后再完成更换。采用这种方式,捆绑间隔棒的绝缘绳与带电线路之间距离过近,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此次作业,安徽送变电公司采用双回路单回停电施工的方式,应用重载无人机将新间隔棒吊运至指定位置,并将旧间隔棒从高空带至地面。


“上中下三相导线间距约31米。为保障安全,无人机不得越过带电线路,单次吊运不得超过2个间隔棒。使用无人机吊运新旧间隔棒,要确保绝缘起吊绳绑扎牢固后才能操作……”9月17日6时许,黄立志在站班会上向现场作业人员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及作业危险点。


6时30分,作业人员在岸边平坦地带架设好安全围栏,铺好绝缘垫,依次检查无人机和绝缘绳,并将间隔棒与绝缘绳绑扎牢固。


“无人机慢起,注意匀速,减少摆动。”7时10分,吊运作业开始。重载无人机升空的同时,辅助观察无人机紧随其后,实时回传作业画面。在飞手的操纵下,重载无人机与带电线路保持20米以上安全距离,5分钟后到达了作业点正上方。


与此同时,高空作业人员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乘坐电动升降装置来到既定位置,沿导线行走至作业点,并通过手势引导飞手操纵重载无人机精准下降。一名高空作业人员取下新间隔棒,固定到导线上;另一名高空作业人员将拆下的旧间隔棒绑扎到重载无人机悬挂的绝缘绳上。随后,他们示意飞手操纵无人机返回起降点,并紧固新间隔棒。“无人机作业时噪声太大,所以我们自创了一套沟通手势,上升、下降、悬停,每个动作都能精准传达指令。”飞手程海说。


18时许,完成更换后,高空作业人员乘电动升降装置回到地面。当天,他们共更换了23个上相导线间隔棒,作业平均用时10分钟,较传统方式效率提高5倍以上。


“以前大跨越段间隔棒运输、更换需要大量作业人员,工作强度大,还存在安全风险。”安徽送变电公司无人机中心工作负责人张锐介绍,“现在4名无人机飞手、4名高空作业人员两两一组就能完成,风险也降低了。我们前期多次勘查现场,编写技术方案,全面控制风险点。考虑到作业现场下方有通航河流,我们还针对性编制了安全措施,保证运输安全可靠。”


来源:国家电网报

版权所有:UAV FORUM 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