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14时,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220千伏电缆盾构隧道内出现局部积水。正在隧道内运行的轨道式电缆巡检机器人第一时间捕捉水浸情况,自动拍摄相关照片并回传至配套后台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自动识别隐患,远程启动隧道内的排水泵,不到5分钟便将积水排出,避免了电缆受潮和设备损坏。“如果是人工巡检,发现问题再赶到现场,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处置时机,而机器人在隧道内实时监测,能帮助我们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隐患。”济南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输电电缆运检班副班长汪培月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电网规模持续扩大,电缆隧道长度不断增加、结构日益复杂。目前,济南市共有入地高压电缆1269千米。为了保障电缆运行可靠,供电员工需要定期巡检隧道内的电缆并及时消除隐患缺陷。但电缆隧道内光线不足、通风不畅,人工巡检劳动强度较大,还容易出现隐患漏检等问题。
对此,济南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姜涛技能大师创新团队结合多年运检工作经验,自主研发轨道式电缆巡检机器人,并配套开发了后台管理服务系统。针对在试用过程中发现的巡检时间长、图像识别不精准等问题,团队成员不断迭代升级机器人,提升了机器人在环境适应性、检测精度等方面的性能。升级后的轨道式电缆巡检机器人搭载高清可见光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等多种传感设备,能实时采集电缆及附属设备的图像和温度数据,精准识别电缆温升异常、外皮裂纹、支架锈蚀等十余类隐患,实现了电缆隧道全天候、全方位的智能化巡检。
运检人员只需远程发出巡检指令,轨道式电缆巡检机器人即可沿预设轨道自主开展巡检作业,实时将巡检数据回传至后台管理服务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该系统可自动分析相关数据并生成巡检报告,同时为每段电缆建立“电子档案”,以便运检人员随时对比历史巡检数据,分析隐患发展趋势,为开展电缆预防性检修提供可靠依据。一旦机器人巡检发现水浸、火灾等隐患并将相关信息回传至系统,该系统可自动控制电缆隧道内的排水泵、灭火装置等设备及时远程处置,实现了隐患从发现到处置的闭环管理。
目前,济南供电公司已在大明湖盾构隧道部署应用轨道式电缆巡检机器人,全天候守护隧道内的两条220千伏高压电缆线路。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检方式,机器人巡检效率提升3倍以上。
来源:国家电网报
版权所有:UAV FORUM 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