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护航电缆
隧道复杂环境巡检
近日,国网湖南电科院在长沙万家丽隧道开展高压电缆隧道无人机自主巡检试点。该无人机集成了自主飞行控制与声学、光学及红外热成像多源传感技术,破解了传统无人机无法在电缆隧道等密闭空间内进行复杂环境巡检的瓶颈,标志着国网湖南电力高压电缆智能化巡检水平取得新进展。
随着电缆规模不断扩大,传统人工巡检面临人手不足、效率受限等挑战。国网湖南电科院电缆专业“电博士”团队经过一年半的技术攻关,成功突破隧道无人机自主巡检关键技术。
在长沙万家丽隧道400米测试区段,电缆隧道狭窄昏暗,各类电缆、照明、支架等设备令周围环境复杂多变,而无人机却能够以2米/秒的速度沿电缆隧道稳定自主巡检,效率比传统人工巡检提升3倍。
这项新技术创新采用雷达与视觉融合方案及环境自适应算法,实现了隧道无人机厘米级精确定位和智能路径规划功能。其搭载的可见光与红外双光云台以及声学检测模块,能够实现隧道环境多源信号协同检测。
“除了电缆隧道,这项技术还能应用于其他领域。根据我们不断优化调整,未来,它不仅适用于长距离电缆隧道,还可推广应用于变电站、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多种密闭空间的智能巡检场景,应用场景非常广阔。”国网湖南电科院“电博士”团队成员介绍道。
总编辑:范才华 于洋
责编:向汉文 黄心怡
信息来源:国网湖南电科院
来源:国网湖南电力
版权所有:UAV FORUM 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