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云南马龙供电无人机作业提升线路运维效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金巡奖_风光无人机智能巡检大会
新闻中心

南网云南马龙供电无人机作业提升线路运维效能

发布时间:2025-08-06来源:

今年以来,南方电网云南曲靖马龙供电局线路运维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从5月21日起,辖区内10千伏中压线路,连续38天零故障。之后一直持续至7月17日,再次实现28天零故障。


马龙供电局管辖10千伏线路2400多千米,低压配电网线路近2200千米,拥有变压器2500多台,变电容量210多兆伏安。


据了解,在提升电网运维能力过程中,马龙供电局积极采用高科技手段,通过组建配电智能作业班、无人机建模等手段,不断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水平,大幅减少了一线员工的工作量、降低了人身风险和工作难度。


雨中作业“能手”


7月17日凌晨5时,为下高寨村供电的10千伏鸭子塘线受雷雨天气影响,安装在线路上的远程型故障指示仪持续报障。


马龙供电局配电智能作业班班长蒋志伟接到巡查线路故障的电话时,人在曲靖城区的家中。他打开手机软件,下发无人机巡视任务后,位于月望供电所办公楼顶上的无人机机巢自动打开。无人机起飞后8分钟,就在10千米外的尖山公墓专变上空,通过红外测温检测到变压器内部被烧毁。


系统后台的红外测温图片上,外观完好的变压器,内部已经发热通红。此类故障,传统人工巡线根本无法通过肉眼发现。


蒋志伟介绍,红外检测不仅能发现一些人工肉眼无法发现的设备故障、隐患,还能为夜间开展线路巡视带来极大便利。之前,线路在夜间出现故障时,供电所员工只能借助强光手电,逐棵杆塔查找。有的线路经过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人员到达困难重重,安全风险剧增。特别是雨雪天气,巡线人员很多时候通宵巡线,吃尽了苦头,还不一定找得到故障点。而现在,只需在电脑前或通过手机一键遥控,无人机就能高效快速找到故障点。而且具备激光雷达避障功能的无人机,再茂密的树林、再复杂的地形都能去。


4月29日,马龙区暴雨滂沱。突然,安装在10千伏杨官田线路上的远程型故障指示仪报障。虽然线路仍在正常运行,但为避免特殊天气条件下故障发展扩大影响供电,马龙供电局智能作业班还是启动了无人机,仅用了10多分钟,就发现12号杆上的故障。


阴雨天气冒雨作业,是无人机巡线具备的一项突出优势。由于无人机防水级别高、抗低温能力强,无论下雨天气,还是在零下10摄氏度的冰雪天,都能开展作业,成为供电所工作的重要“助手”。


蒋志伟介绍,无人机巡线的另一个特点是镜头像素高,对线路设备上的细微异常,都能看得很清楚。其提供的无人机线路巡视照片上,毫米级的导线断股,甚至不足1毫米的瓷瓶裂缝等细微隐患,都被显示得一清二楚。


基层减负“主力”


在月望供电所,54岁的高树荣谈及自己30多年的职业生涯时,对线路巡视的艰辛记忆犹新。


顶风冒雨、爬冰卧雪是这名老线路工多年的“家常便饭”。而更艰难的是,很多线路经过的地方无路可走,地势陡峭、荆棘丛生。曾经,一名参工不久的新员工跟着高树荣和另一名老员工,巡视10千伏石龙线秧田冲支线,经过一片茅草比人还高的丛林时,新员工不慎掉进茅草覆盖的沟渠,只听到喊声但看不到人,高树荣等人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把新员工从沟渠里拖拉出来。


而更让人生畏的是,一些线路经过的山林,隐藏有很多毒蛇。高树荣介绍,10千伏鸭子塘线途经的水箐村后山,时常出现青竹蛇,毒性剧烈,一旦人被咬到,如果就医不及时的话,就会有性命之忧。夏季时节,村民一般都不会上山。


在马龙供电局,所有基层队所从事线路运维工作的有60人,而线路日常巡视、特殊巡视工作任务,在他们整体工作量中占比达70%甚至还要多。


今年2月,马龙供电局抽调5人,组建成立了配电智能作业班,配置了2台中型无人机、5台小型无人机,专业负责全区范围内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的巡视工作。半年不到的时间,从事无人机巡线的智能作业人员已从最初的“辅助人员”成长为“主力军”。


无人机的应用,大幅减少了基层一线员工的工作量和作业难度。除了在线路故障发生时寻找故障外,每月还能用无人机开展线路常规巡视,系统会自动识别并生成精细化巡检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所有缺陷隐患,按严重程度分类,并标注各类隐患的分布情况及占比,为决策提供参考。


来源:中国电力报


上一篇:无 下一篇:国网淮安:智能巡检“三剑客”

版权所有:UAV FORUM 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