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AI无人机上线-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金巡奖_风光无人机智能巡检大会
新闻中心

贵州电网:AI无人机上线

发布时间:2025-04-02来源:

“遵义市187号网格点巡视完成,请给我一份详细报告。”


“收到!遵义市187号网格点,共有杆塔19座,共飞行5个架次,拍摄图片380张,发现缺陷隐患0个,该区段线路健康状态良好。”


以上对话是AI无人机在南方电网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智能作业中心的日常工作。大模型带来的智能化,已将巡检图片的价值提升到新高度。


在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中,贵州电网依托南方电网的大模型——“大瓦特”,完成39个场景建设,涉及输电、变电和配电以及营销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注入强劲动力。


AI无人机让电力巡检更高效


在贵州电网智能作业中心看到,只需要三四名工作人员,通过输电侧“CV大模型”驱动“AI无人机”,就能完成全省5.5万千米输电线路的自主巡航,同时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到机巡系统进行隐患识别和处理。相比过去,人工减少90%,效率提升12倍,隐患检出率达90%以上。


为获取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贵州电网在全省安装15000套可视化终端,每天回传输电线路照片量达到100多万张。


“过去,没有大模型算法支撑,100多万张照片需要20人左右人工复核有无隐患。借助大模型算法,它能根据照片中不同隐患的特征值,开展自主识别,并将疑似有隐患的图片推送至工作人员复核,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贵州电网智能作业中心数据加工部总经理李瑾介绍,通过大模型不断地自主迭代算法,隐患识别准确率逐渐提升,人工复核量可减少到2000张左右,只需要一名值班员复核即可。


除了提高作业质效,减少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人工智能大模型还改变了电网管理模式。


“我们以数据为核心,构建‘端—边—云’协同的智能监测管理体系,打造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数据流管理模式,实现全线路、全时段、全要素的故障感知与预警,电网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李瑾介绍,这样解决了输电线路覆盖广、环境复杂,传统运行管理存在感知盲区、数据孤岛等问题。


“数字员工”让供电服务更优质


日前,在南方电网贵州贵阳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唤醒“数字员工”——启动电脑上“生态智电小管家”数字工具,导入企业相关数据后,贵州广隆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用电情况和用电优化方案随即生成。


“我看了一下用电优化方案,方案把企业的电费分成了电度电费、基本电费、力调电费三部分,每个部分直接算出需要怎么做才能降低用电成本,比之前工作人员走访时给出的方案更清晰、更全面。”该公司总经理王之芳介绍。


在采用“生态智电小管家”提供的用电优化方案后,贵阳供电局在基本电费板块为该企业按需量计费,在力调电费板块加装了无功补偿装置,装置起到调节电压、降低线路损耗等作用,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下来了,市场竞争优势立马显现,我们迅速扩大产能,公司利润增长10%左右。”王之芳说。


“过去走访,也会向用户提出用电优化方案,但由于走访人员对企业的熟悉情况以及自身业务差异,如果给不出一套详细的方案,用户很难同意用电改造。”贵阳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张迅介绍,“生态智电小管家”集合贵阳市2000余家大用户电量、负荷、电费等信息,设立自动优化参数,植入人工智能算法,能快速为企业用电提供详细的“比较数据”。


当前,“生态智电小管家”已集成电价清算工具、充电桩运维等23个数字工具。在查询电价信息和为用户办理“一户多人口”合表业务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电力报


版权所有:UAV FORUM 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