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国网湖北荆门供电公司变电智巡中心运维人员金申义启动一键操作,54千米外的220千伏郢中变电站内,一架无人机从固定机巢平稳升空,沿预设航线精准穿越设备区,完成图片和视频采集。60分钟后,3438条设备信息回传至后台进行算法分析并生成巡检报告。
一直以来,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力开展电网数智化提升工程,持续推动无人机巡检规模化、智能化应用,输电线路机巡替代率达到97%、变电站例行巡视实现无人机全覆盖,为湖北电网筑牢安全防线。
01
“机巡替代” 让变电站巡检更智能高效
目前,湖北电网有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77座、变电容量达15653万千伏安,是覆盖全省城乡的现代化大电网。
湖北电力在电网数智化提升工程中,推进N个数智场景应用,“机巡替代”是数字化提升中的一个特色场景应用。该公司在荆门建成国网首个地市级无人机智能巡检全覆盖示范区,荆门地区实现全量变电站点接入、全核心业务自主实施、全过程集约管控的全域变电站无人机巡视。
3月11日,在荆门110千伏乐堤变电站内,荆门供电运维人员按下起飞键,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对变电站内一次设备进行智能自主巡检。
“变电站无人机智能巡视主要包括例行巡视、红外测温、特殊巡视及周边环境巡视,每个设备的外观、接头、表计、分合状态都需要巡视到位。”荆门供电运检部主任徐东升介绍,由于变电站设备密集,每个变电站至少配置2000多个巡视点位、规划20多条航线,可有效弥补人工巡检的高空视野盲区。
当前,湖北电力累计建成387座智巡站,共执行1.5万余次智能巡视任务,替代5927次例行巡视,累计节省巡视时间1.1万小时,有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02
输电线路 实现“厘米级”无人机自主巡检
湖北电网具有“通道型、枢纽型”特点,湖北境内特高压输电线路超过4600千米、位居全国第一,运维的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78万千米、位居全国第二。
随着电网数智化应用的不断升级,湖北电力无人机线路巡检逐渐取代了原有的人工巡检模式。无人机搭载的光学雷达、红外等设备,利用高机动性优势从更多视角精准、快速获得线路巡检数据。
“已抵达孝浉一线1号起飞点,净空良好,无人机已就绪,可以起飞!”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无人机班班员宋心语向后台汇报车载式移动机场准备情况后,三架无人机依次缓缓升空对500千伏孝浉一、二线60~70号塔进行通道巡视。只见无人机找到目标杆塔,开始自主巡检,拍摄回传数据……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
“现在一天就能完成100~125基铁塔的巡视,相较于传统巡检,效率提升10倍以上。”湖北电力输电处处长全江涛说。
03
创新“空天地” 立体智能化巡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三维成像等技术应用,湖北电力打造“空天地”立体智能化巡检。
“空天地立体巡检”是优化组合无人机、机器狗、摄像机等智能巡检方式,通过智能化巡检系统全面堵塞巡检漏洞的新型智能巡检模式,在提升变电站巡检智能化水平的同时,促进智能化巡检作业质效双提升。
“通过无人机、机器人和摄像机相结合,运维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全面掌握整个站的情况,后期也可以通过三维模型进行反复观看,确保不遗漏问题。”湖北电力变电处处长鄂士平介绍,部署无人机负责“中高空部件级”巡视,消除高空设备巡视盲区,部署机器人负责“低空设备级”巡视,24小时监视大型充油设备等关键设备状态,配置鸟瞰式全景摄像机,实时监视全站设备整体情况。
位于宜昌的500千伏安福变电站占地143亩,各种设备巡视点位达1万多个。在变电站控制室,随着运维人员一键启动,站内的四足机器狗“噔噔噔”走出小屋,两座无人机机巢打开舱口,一大一小两架无人机随时准备升空。
“全站建立了数字三维模型,以此为基础设定无人机和机器狗的行动路线,两架无人机分工合作,一架在高空,一架在中低空。”该站站长杨志强介绍,无人机、机器狗的“火眼金睛”一旦发现变电站设备出现漏油、发热等问题,就会反馈到智能化巡检系统,让异常情况“无处藏身”。而且,两架无人机和1台四足机器狗可替代50%的高清摄像头,每月可减少人工例行巡视10次。
当前,湖北电力全省14家地市供电公司均已完成区域型智能巡视系统建设和无人机功能模块升级,共配置31套区域型智能巡视系统,初步实现了由传统运维向智能巡检的“蝶变”。
来源:中国电力报
版权所有:UAV FORUM 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