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中共党员,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专业工程师。他从事输电线路运检工作近20年,带领团队探索无人机、人工智能技术在输电线路运维检修工作中的深度应用,助力无人机在上海电网实现导线异物清除、激光测距、自主巡线等;牵头组建上海输电数字化监控中心,极大地提升了输电线路反外力破坏工作质效。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技能大师、“国网工匠”等荣誉。
3月18日,何冰与同事们来到位于崇明岛最西端的500千伏东崇线工程现场,开展线路跨江段数字化验收工作。何冰熟练地应用无人机对线路导线、金具、绝缘子串等设备开展高空检查,确认设备无缺陷。
何冰是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专业工程师,也是输电运检专业的“技术高手”和“创新达人”。他和同事们主要承担上海主网5800千米输电线路的日常运维巡检、反外力破坏、新设备验收等工作。从入行到成为专家,何冰始终致力于通过电网数智化转型提升输电运检工作质效。2018年,他牵头成立何冰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研发多项创新成果并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根据电网实际探索无人机多种场景的功能应用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在上海电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一过程中,何冰发挥了重要作用。
500千伏崇明输变电工程是上海电网的重大建设项目,包括新建500千伏崇明变电站和500千伏东崇线。目前,工程已经进入到最后的设备验收调试阶段,预计今年迎峰度夏前建成投运。何冰是线路验收工作的负责人之一。
在验收过程中,最难的是跨江段线路的验收。这里的铁塔高度、导线档距都创上海输电线路之最。受长江水文环境影响,传统的人工登塔走线与地面望远镜检查相结合的验收模式存在作业效率低、有视觉盲区的问题。面对困难,何冰首先想到的解题方法就是无人机。
何冰与验收团队成员多次前往工程现场勘查,根据铁塔高度、周边环境、风力影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并提前规划飞行路线,制订验收方案。在验收过程中,他们应用无人机对输电线路开展了全通道环境的扫描,并近距离拍摄了20多处疑似缺陷部位。验收团队将线路验收中获取的照片、视频影像等整理分类,建立了方便查阅的专业数据库,为日后的线路运维检修工作提供了详细资料。此次验收也为复杂环境下的输电线路验收提供了新方案。
10年前,无人机在上海输电线路巡检中试点应用时,面临着抗干扰能力差、输电运维人员飞控技术不达标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无人机、解决它的问题,何冰组建了一支创新团队,带领团队成员学习无人机基础理论和飞控技术,还主动参与其他班组的工作,深入到无人机巡线等作业中。何冰将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问题与无人机生产厂家工程师探讨研究,并根据上海电网实际情况提出无人机优化升级方案。许多建议都被采纳并应用到后续产品的设计中。
通过近5年的努力,何冰带领创新团队实现了无人机喷火清障、通道环境隐患识别、三维激光点云测量等功能应用。如今,无人机已经成为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线路运维人员工作的好帮手。
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输电线路运维装上“大脑”
输电线路遭外力破坏一直是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线路运维工作的痛点和难点。在何冰看来,光靠“人海”巡线战术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输电线路反外力破坏的要求,必须通过数智化手段提升工作质效。
2021年8月,何冰牵头组建了上海输电数字化监控中心,通过在铁塔上安装高清视频探头及应用无人机等先进装备,实现对重要输电通道的远程可视化监控。
监控中心成立后的半年内,运维人员通过可视化监控平台连续发现11起重大线路外力破坏隐患,与人工现场巡线相比,效率大幅提升,因外力破坏造成的线路跳闸数量同比下降30%。然而,何冰并不满足。他继续着眼于监控中心的优化升级。
“当时的监控方式主要还是靠值班人员肉眼识别隐患,效率不够高,在夜间时段还存在盲区。我就想着能不能引入人工智能(AI)图像识别技术,让平台自动识别出异物缠线、线下吊车施工等外力破坏隐患。”有了想法的何冰说干就干。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拟定监控中心升级方案,搭建统一端口,完成平台迭代。
2023年10月,监控中心完成升级,可视化监控平台实现了对视频探头、无人机采集图像信息的自动分析,大大提高对输电通道中各类隐患的识别准确率。
2023年11月29日21时11分,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平台告警,220千伏塘华线疑似有异物缠绕,随即通知抢修人员赶赴现场处理,成功避免了一起线路跳闸事件。
以往,这种发生在夜间的外力破坏隐患很难被及时发现。如今,监控中心不仅成为了输电线路运维的“千里眼”,还成为了充满智慧的“大脑”,可以实时监测分析着输电通道环境、线路状态、气象信息等数据,及时发现各类隐患。
将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青年员工
2023年11月,何冰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参与编写的《电力行业无人机巡检作业人员培训考核规范》正式发布。该书系统介绍无人机在电力行业应用的技术原理、作业现场规范流程等内容。
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何冰将多年积累的无人机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青年员工,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应用方案。何冰逐字逐句审核修改书中案例,并向青年员工细致讲解。
“参与图书编写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何冰的丰富经验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我们影响很大。”创新工作室成员王欣庭说,“我们不仅能学到很多无人机应用原理、规范流程和巡检领域的最新成果,还对上海输电专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何冰还注重青年员工的核心技能培养。他连续多年在迎峰度夏(冬)期间组织开展“夏训”和“冬训”,锻炼青年员工的无人机飞控、激光清障仪作业、线路缺陷诊断等技能,手把手教学,提高他们的输电专业核心业务能力。
如今,创新工作室已经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50余人,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在这里成长成才。2018年以来,创新工作室成员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公开发表著作4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2023年8月,在创新工作室基础上组建的“输电线路智慧运检AI+联合创新工作室”被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授予上海市首批“AI+联合创新工作室”称号。
来源:国家电网报
版权所有:UAV FORUM 第九届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