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无人机助力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巡检-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金巡奖_风光无人机智能巡检大会
新闻中心

安徽阜阳:无人机助力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巡检

发布时间:2024-02-01来源:

“不需要人工巡检,也不需要飞手来操作无人机,哪怕室外温度处于零度以下,在固定式智能机库的控制下,无人机仍然可以实现自行更换电池、回收,完成指定光伏区域的巡检任务……”这一场景出现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安徽阜阳南部风光电基地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以下简称“阜阳水面光伏电站”)的运维现场。


近日,安徽省接连遭遇寒潮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强降温天气,给检修人员迎峰度冬期间开展室外巡检作业增加难度。通过智慧无人机“鹰眼”般巡检,运维团队正高效、安全、便捷地对已投运的光伏区进行全覆盖式检查。


规模大、面积广,巡检难度高


“巡检是光伏电站运维工作的重要一环,如未能在巡检中及时排查隐患,将对设备安全、电站收益造成不同影响。这一问题在‘大基地’项目的精益运维上更为凸显。”安徽分公司场站经理魏良如表示。


作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最多的漂浮式光伏电站,阜阳水面光伏电站自开工就备受各界瞩目。


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不同传统陆上电站,浮体由链接装置彼此链接,具有一定浮动性,且运维巷道较为狭窄,不利于人员行走和设备搬运,巡检难度较常规电站难度更大。


“淮南峡潘光伏电站在2017年并网时,是当期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虽然只有15万千瓦的装机规模,但真要完成全光伏区组件、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巡检,需要出动3-5人巡检约2周时间。”时为淮南项目运行人员的刘国强表示。


6年之后,三峡集团再次在淮南潘集以西70公里的阜阳颍上开发总规模达65万千瓦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要在相当于1300个足球场大采煤沉陷区水面上铺设120万块光伏组件、8580万个浮体及配件,面积广、规模大,巡检难度也更高。


“阜阳水面光伏电站总容量65万千瓦,只靠人工巡检的话,耗费时长肯定要数倍于淮南项目。”魏良如说。


空中“鹰眼”引领智慧巡检


这座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采用的光伏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由无人机智能机场和“光伏无人机巡检诊断系统”组成。智能机场是无人机的“家园”,可以实现无人机自动起降、存放、自动充/换电、远程通信、数据存储、智能分析等功能。“无人机巡检诊断系统”则相当于“光伏医生”:利用视觉识别、算法等前沿技术,如“鹰眼”一般在近120万块光伏组件中发现“病灶”。


运维人员杨广海介绍道:“日常巡检中,无人机需要始终与面板保持合理的相对距离才能进行精确的检查。”为保证飞行效果,巡检前,运维人员会根据采煤沉陷区的地形地貌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建模、规划巡检航线。巡检时,场站值班人员只要一键操作,无人机便可自动起飞,并依靠图像采集、故障智能诊断、自动派发工单、消缺闭环的全流程设计,实现智能巡检。


“图像采集”是无人机巡检“诊断”的基础。拍摄角度不同,成像清晰度不同,直接影响“诊断”效果。智能无人机针对不同水面光伏组件特点“对症下药”,先利用“仿地飞行”功能,贴合光伏板飞行,再利用自动倾角功能,垂直于光伏板拍摄,针对难以巡检到的“盲点”区域,通过单独设定不同飞行动作,三管齐下,图像采集更为精准。除此之外,阜阳基地项目无人机可实现高清可见光图片与高质量热成像图等多种呈现方式,超清细节可供光伏医生多倍放大查看,“诊断”更精准。


通过设置图像拍摄重合率,光伏板的上下、左右重合拍摄,边缘位置也能获取清晰图像;不落下每一块光伏板的“身体部位”,不错过任何隐藏病因。


依托智慧技术,场区巡检效率大大提高。


“如果仅靠人力,受交通条件、人工自身和设备限制,每组运维人员每天最多只能巡检9000多块光伏组件,需出动10个人花费1个多月才能完成,但用两台无人机巡检系统负责负责全部水域面积的巡检,只需要7天即可完成,不仅释放了人力,还大幅提高了效率”。看着朝霞下这片广阔的水域,魏良如笑着说道。


探索智慧化、数字化运维方式既是精益运维风光“大基地”项目的迫切需要,又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应用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的必然要求。在阜阳这片热土上,智慧运维的动人故事会一个接一个上演。


本文来自中国三峡能源


上一篇:无 下一篇:国网空间:直升机载人除冰

版权所有:UAV FORUM 第九届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