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韶关供电局是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直属企业,供电面积1.84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约330万人,供电客户161.41万户。局本部设有29个部门,管理9个县区供电局,管辖76个供电所,全局现有在册员工3601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39座、变压器272台,容量14449兆伏安,辖区共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89回,总长5886.12千米,配网线路1381回,总长22419.89千米。
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每年春季(3~4月)雷雨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易发多发;夏季(5~9月)气温高降水多且集中,强度大,雨热丰富,洪涝灾害较多;秋季(10~11月)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冬季(12~次年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每年均有霜冻出现,气温异常偏低年份有降雪、雨凇出现。
江湾镇,隶属于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位于武江区西部,东接曲江区罗坑镇,西、南邻乳源瑶族自治县,北接龙归镇,行政区划面积为2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74人,全镇与外部仅有一条318县道连通。江湾镇由35千伏江畔变电站供电,由2台35千伏主变及7条10千伏配电线路供电,全镇供电线路全长133.4千米,10千伏变压器共123台,全镇共有用户2552户,江湾供电所现有员工6人。
案例背景
2024年4月20日,广东韶关遭遇持续强降雨,超11万用户供电受到影响。其中,武江区江湾镇出现379.8毫米的降水,全镇受灾严重。泥石流、山体滑坡使通往江湾镇的唯一一条公路(318县道)中断,多处发生大面积山体坍塌、道路塌陷、护栏被塌方体冲断。沿途的江湾河中,河段河水凶猛,河段表面被树枝等杂物阻隔,坍塌的山体也有部分堵塞了河道。受洪灾影响最严重的江湾街,路面基本被淤泥覆盖。道路损毁严重使得救援设备及抢修车辆无法进入,电力、通信全部中断,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此次灾害共造成江湾镇7条10千伏线路跳闸停运,受影响用户2552户,10千伏电杆受损32基,10千伏导线受损2.95千米,0.4千伏电杆受损319基,0.4千伏导线受损41.4千米。

图1 江湾山体千疮百孔

图2 江湾镇各街道悉数受灾

图3 水退后留下一片狼藉
案例概要
面对灾情,韶关供电局立即建立现场指挥部,加强政企联动的管理措施,按照“路通到哪里,电复到哪里”“先复电、后抢修”的原则,积极有序开展抢修工作,最终实现江湾镇的全面复电。
4月21日,成立了韶关供电局现场指挥部和韶关江湾抢修复电现场指挥部两级指挥部,建立了上下协调以及与政府协调联动的快速机制,确保应急处置快速有序,并提前空运专业技术人员及发电机至灾区;4月22日,利用发电机迅速恢复4个安置点及2个临时指挥所供电;4月23日,前往江湾镇的道路疏通后,供电局立即组织抢修队伍及装备赶赴灾区开展电力抢修,通过科学合理制定灾后抢修计划,统筹施工力量,至28日恢复全镇6个行政村、2552户停电用户及37座通信基站供电,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二
主要做法与实践


迅速建立现场指挥部
确保应急指挥畅通
韶关供电局依托便利的办公、住宿条件,向韶关市委市政府提供江湾供电所作为政府救援现场指挥场部,为政府提供较为便利的现场指挥条件,也为抢修复电现场指挥部与政府汇报沟通抢修复电相关事宜提供了便利。

主动参与会商研判
争取政府空运资源
韶关供电局现场指挥部及江湾抢修复电现场指挥部积极主动沟通韶关市应急指挥中心、武江区委区政府,及时获取受灾情况、道路通信情况等相关信息;成功争取政府空运资源,于4月21日下午运送2名专业技术人员提前进驻江湾供电所,并空运发电机至灾区;同时携带大量应急照明装备支援政府清淤和抢通道路,提升抢险效率;第一时间恢复4个安置点及2个临时指挥所供电,为后续通信恢复、现场指挥部的组织指挥提供有力保障,得到政府高度肯定。

主动提供优势资源
促进抗灾立体式推进
江湾抢修复电现场指挥部在靠前指挥的同时与政府部门密切对接,统筹各自优势资源,加快抢修进度。专业领导干部带队携应急通信、照明等装备及时赶赴灾区,组建抢修工作小组,出动195名电力抢修人员、40台发电机开展电力勘灾、线路修复及保供电工作,配合政府部门优先恢复6个行政村的供电,通过抢修复电、提供发电机资源等方式全力支持37座通信基站复电,保障灾区通信及时恢复,为政府组织救援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在抗灾最关键时刻,广东电网公司和韶关供电局派出24台应急卫星电话、1台卫星通信指挥车、2套KU高通量卫星便携站、8套宽带自组网(包括2套无人机载自组网)、1台中继无人机、2台应急餐车、1台淋浴车支援江湾镇抢修复电工作,同时也为政府救援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图4 抢修复电现场指挥部研究抢修方案

图5 解放军战士协助搬运发电机

主动服务
为各大运营商提供高可靠通信路由
韶关供电局通信技术人员与各大运营商沟通协商,研究制定了江湾供电所、35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龙归供电所的应急光缆路由方案。4月23日夜,紧急抢通变电站至供电所的电力通信光缆,提供6对12芯光纤通道支援运营商恢复通信,正式将复测可靠运行的应急通信光缆链路资源交接给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使用,为各大运营商提供高可靠的应急通信路由。由于运营商自有通信路由被救援抢修车辆多次压断,无法稳定通信,韶关供电局提供的通信路由发挥了重要支援作用,保证了运营商通信稳定。同时在江湾供电所增加6台固定电话,并部署临时视频会议终端,以便政府、灾区抢修队伍与外界联系。

搭建信息互通平台
实现政企抢险步调一致
韶关供电局负责同志带队每日在市应急指挥中心值班,随时协商处理应急事宜,定期报告电力抢修队伍、装备信息以及抢修复电最新进展,指定专人与政府联络人保持定期的信息互通,让政企双方及时了解彼此工作动向,实现政企抢险步调一致。并向韶关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专题汇报韶关供电局抢修复电完成情况。

图6 韶关供电局负责同志在市应急指挥中心值班
三
成效与创新

01
一是机制的高效运转确保抢修任务完成。按照“路通到哪里,电复到哪里”“先复电、后抢修”的原则开展抢修复电。使用发电机优先恢复安置点、政府临时指挥部、通信基站及自来水厂等重要负荷供电,采用无人机开展受损线路设备勘灾,组建抢修工作小组制定灾后抢修计划,有序开展抢修复电。
02
二是积极争取政府资源提高复电效率。在道路不通极端条件下,第一时间争取政府直升机空运资源提前运送专业技术人员及发电机,携带大量应急照明装备支援政府清淤夜间抢通道路,大大提高抢修复电效率。依托便利办公、住宿条件,向市委市政府提供供电所作为政府救援现场指挥部,为政府提供便利的现场指挥条件。专人与政府联络人保持信息互通,实现政企抢险步调一致。
03
三是提供通信光缆支援运营商恢复通信。首次利用电力通信网光缆资源帮助通信运营商恢复公网通信网络,为各大运营商提供可靠的应急通信路由,积累了应急情况下和通信运营商资源共享互助的工作经验,提高应急情况下电力通信网和公网的通信可靠性。
总结与建议
在本轮江湾强降雨灾害电力抢修中,韶关供电局坚持“水退到哪里,电就复到哪里”“路通到哪里,电力就抢修哪里”的应急处置思路,快速建立了应急指挥协调机制,迅速开展了应急资源协调调配,加强政企联动,与政府部门密切对接,参与政府应急值班,与政府保持信息互通,统筹提供应急发电、应急照明、光纤通道等优势资源,协助政府加快道路抢修进度,安全快速完成了江湾镇的全面复电任务,得到了政府和上级的肯定。
针对电力抢修中公网通信全部中断、无人机应用受限情况下,应急通信存在较大影响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利用供电局冗余的通信通道恢复部分灾区公网信号,以恢复灾区的无人机和通信信号。二是直接利用卫星信号同步发送遥控信号,以恢复灾区的无人机应用。三是在无4G信号的情况下,搭建以无人机为基站,通过自组网方式,恢复线路无人机自主巡航以及灾区通信联系。
推荐单位:广东能源局
案例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团队成员:罗向东、曾智、刘奕琛、潘炜坊、刘建光、邹挺、王娴、周丹、刘晓林、张进、陈文文、张荣海、卢欣、刘金深、杨斌、刘银环、李武松、黄桂涛、胡毅
来源:国家能源局《电力行业防灾减灾救灾典型案例汇编(2024年)》
版权所有:CPEM电力防灾应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