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电力气象台
接入河南省气象观测站及11部多普勒雷达监测数据
对电网设施所在区域1平方千米范围内强对流天气过程,可分钟级监测、预警
对未来3天极端天气过程预测准确率达86%
“今天,河南嵩县部分区域有气象风险黄色预警,需要加大电网设施巡检力度,及时消除隐患。”8月27日,河南电力气象台向国网河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所属有关单位发送了一条电力气象预测信息。嵩县供电公司根据这条信息及时组织人员巡检山区微地形区域中的220千伏福梧线、110千伏饭嵩线。
“自7月初豫西出现强降雨以来,我们根据河南电力气象台信息,提前在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开展输电线路巡检200余次,消除隐患20余处。”嵩县供电公司运维部主任金超介绍。
河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近年来暴雨、大风、寒潮等恶劣天气频发,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2012年起,国网河南电力将气象数据与电网地理信息位置相结合,建立了省级电力气象台——河南电力气象台。
“河南部分电网设施分布于山区、偏远低洼地区等微地形区域,原有的公共气象监测模式难以全面覆盖这些区域。”河南电力气象台开发团队成员、河南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气象技术中心专责王津宇介绍。国网河南电力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力度,持续完善河南电力气象台功能,增强气象预警、灾害防范和应急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河南电力气象台以“系统预判+现场比对”的模式提升输电线路所在微地形区域气象预测的精准性。目前,该气象台对未来3天雨雪冰冻、连续性高温等极端天气过程预测准确率达86%。
近年来,河南电力气象台陆续与中央气象台、河南省气象局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全量接入省内气象观测站及11部多普勒雷达的监测数据,实现对电网设施所在区域1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分钟级滚动监测和预警。河南电力气象台数据与国网河南电力自建的电网微气象监测数据库相融合,实现微地形区域气象精准预测。
今年夏季,国网河南电力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河南电力气象台的融合应用,积极开展1~14天时段内、1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温度、风速、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概率预报,提前预警了6月底至8月初出现在西峡县、嵩县的短时极端强降雨,降低了相关地区电网设施受损风险。
国网河南电力在及时精准开展气象预警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量化电网设施受天气影响的程度,更好支撑科学抢修。该公司持续升级“电网气象一张图”平台功能模块,提升应急响应能力。该平台可仿真推演变电站周边地理状况,开展变电站防汛应急能力现状评价,为河南电网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编制应急处置卡,让应急处置流程更加科学规范。
当前,河南仍处在防汛重要时段。8月27日上午,王津宇登录“电网气象一张图”平台,点开应急队伍、物资等功能模块,应急人员队伍、备品备件、发电车辆分布信息一览无余。“这个平台上除了有气象信息,还包含了各地应急准备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在突发情况下统筹规划应急工作。”他说。
国网河南电力还依托统一的数据中台,综合地形地貌、变电站储水排水能力等因素,建立变电站防汛能力静态评估模型,量化全省3353座变电站的防汛能力等级,支撑变电站防淹风险动态评估工作开展。
今年入汛以来,国网河南电力综合应用河南电力气象台、“电网气象一张图”平台等,及时发布气象预测、设备预警信息200余期。在应对南阳、洛阳等地极端强降雨的过程中,该公司提前研判天气对电网设施产生的影响,差异化配置防汛物资,统一调配相关单位应急人员、物资、装备,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抢险救援力量1小时内抵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
版权所有:CPEM电力防灾应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