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北京11区发布雷电蓝色预警信号。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应用精准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实时跟踪天气变化情况,提前优化部署人员力量和物资装备,实现主动应对和抢修资源的灵活调度。
据气象台预测分析,今年北京地区汛期降水总量较常年偏多。国网北京电力综合考虑北京地区气候情况、电网运行特点,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加大力度推进防汛三年提升工程,通过进一步优化电网架构布局、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深化技术创新、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等一系列举措,全力筑牢首都电网防汛安全堤坝。
“预”字为先 全力备汛
5月20日,房山区10千伏长操路与河北庄路之间新建的联络线成功送电。自去年汛期后至今年入汛前,房山供电公司累计新建线路56千米,立电杆1498根,进一步提升房山地区电网抵御灾害的能力。
今年入汛前,国网北京电力高效推进145项防汛工程项目实施。该公司在完成电网网络结构优化、对河道蓝线范围内配电线路电杆迁移及加固等工作的基础上,实施输电铁塔、变配电站室防汛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对地下变电站、配电室的隐患排查,落实变电站防洪门加建、渗漏水治理等措施;完成变电站324套雨量观测装置调试,动态跟踪降雨情况,提升对局部灾害的研判、预警、感知能力。国网北京电力还对全部变电站及周边环境开展三维激光扫描勘查测绘,叠加大气降水、排水能力等因素,评估变电站防汛风险,针对性提升变电站防汛防涝能力。
为服务好泵站、水闸、防汛指挥等181户防汛重点客户,国网北京电力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联系,主动开展供电安全检查,协助客户整改隐患。“今年汛期,我们安排了1100余名‘网格化’客户经理全天候做好用电服务,对所有防汛重点客户开展‘点对点’保障。”国网北京电力营销部客户处处长王峥介绍。
数字赋能 智慧防汛
今年以来,国网北京电力深化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与防汛工作紧密融合,进一步提升数字赋能水平。
6月14日,北京市接连发布雷电、暴雨、山洪灾害和积水内涝蓝色预警。国网北京电力及时启动汛情预警应急响应,应用精准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实时跟踪天气变化,主动应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当日6时至20时,国网北京电力应用“电网一张图”停电研判功能实时感知电网运行状态,高效辅助完成电网研判4.3万余次,及时应对降雨天气影响,保障全市可靠供电。一旦发生电力故障,“电网一张图”能立即捕捉故障事件,发出告警,分析用电客户位置分布,精准研判故障原因和影响范围,并“一键派单”至运维抢修队伍,实现抢修服务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为应对汛期极端降雨、大风等天气,国网北京电力还充分应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对偏远山区和地势复杂区域的电力设施开展线上高频次巡检,利用配电站室监测主机实时监测站室内的温度、湿度、水浸等环境参数。入汛前,该公司已在全市输电铁塔上安装视频监控装置超1.2万套,实现平原通道、山区制高点可视化全覆盖;在各配电室安装应用监测主机8000余台,实时监测站室内环境参数,为防汛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迅速响应 提升应急能力
6月17日,国网北京电力开展2025年北京电网防汛抢险保供电应急演练,模拟开展多场景下的电力应急救援和抢修工作,进一步提升防汛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是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年1月,国网北京电力实施应急抢修能力提升工程,成立应急抢修工作专职管理机构——电网抢修中心,着力打造“组织体系更坚强、队伍能力更过硬、物资装备更优化”的应急抢修体系。该中心自成立以来,按照“区域部署、点位包保”方式,聚焦17类典型场景细化编制抢修方案,针对78处关键点位逐处制订“一点一案”,“平战结合”常态化开展抢修演练,全面提高电网抢修能力。
针对汛期雷雨天气增多实际,国网北京电力依托现有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两级应急救援单元49个,部署两级应急救援驻点70个,实现各区就近布防。该公司在全市各区优化部署299支主配网抢修队伍、80辆应急发电车、358台发电机,开展应急供电保障;在山区设置3处发电机集中调配点,进一步满足抢险救灾情况下自然村临时供电需要。
今年,国网北京电力还动态补充了水陆两栖车、固定翼及运载无人机等先进装备,用于防汛隐患排查及抢险救灾;强化点波束动中通卫星车、便携式卫星站、卫星电话等应急通信装备配置,提升公网中断情况下的通信和指挥能力。
版权所有:CPEM电力防灾应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