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防灾应急

华电阳江公司“天眼”赋能海洋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27来源:中国电力报

自4月份起,广东省内迈入汛期,强降雨、强对流、大风、海雾等高影响天气极大影响着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施工和运维生产。而华电阳江公司运营的青洲三项目联手气象部门布设的国内首批、广东首个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气象监测“天眼”,在捕捉深水区风电场海域风、云、雨、雷的变化,确保海上风电场安全运行和生产的同时,也为地方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了“一手资料”。


破浪!


构筑深蓝碳汇防灾减灾坚固屏障


“贵公司支持建设的海上气象观测站处于台风中心区域。该气象站对台风定位、定强起到重要作用,为防御台风气象预报、预警信号发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依据。”这是阳江公司收到的一封来自地方气象部门点赞国内首批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气象监测“天眼”深水区防台风预警的表扬信。


该“天眼”在去年6月“上岗”,是国内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首批运用太阳能供电和“4G+北斗”数据通信技术的气象监测站,把海上气象防灾减灾的前线向深海延伸超50千米,可对海上气象要素实现24小时连续观测,预报时效最长可达7天,实现了周边海域台风提前72小时、强对流天气提前3小时预警,有效解决了海上风电场对突发自然灾害“状态检测难、应急处理难”行业性难题,实现了海上风电场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由“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的跨越。


乘风!


全力赋能海洋经济蓬勃发展


“海风达到3米/秒以上时,风机开始工作,而当海风大于25米/秒时,风机就要停下,以避免风机飞车、叶片断裂、发动机烧损等事故。”华电广东公司副总工程师,阳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纪云松说,海上风电“靠天吃饭”,离不开精密捕捉海上天气的“阴晴脸”,如何在高影响天气下,既保证风电机组安全,又稳定输出是个难点。


1069万千瓦时、1162万千瓦时……今年以来,国内首批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华电阳江青洲三项目屡创单日发电量历史新高,月风机设备可利用率、月等效利用小时数在广东省同类海风企业位居首位。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海上天眼”“5G+海上风电”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风场”领域的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


海面往来船只轨迹清晰可见、海上风电机组运行数据一目了然、海洋气象观测数据同步上传……在5G网络支撑下,集气象监测、风功率管理、智慧预警等于一体的“智慧风场”等平台,“科技感”无处不在。大屏上,发电量、风速、浪高、利用小时数、负荷率、场用电率等生产数据不断滚动,数据实时更新;大屏前,生产管理人员只需点点鼠标,便可了解基于风电场位置的、未来7天的、逐小时的风向风速、大气气压、雷电概率、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为风机的消缺、维保,减少电量损失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目前,“天眼”作为广东省内同期首个深水区风场气象监测站点,已在广东省气象部门swift平台正式“上岗”,能在强台风、海雾等天气来临前做到“心中有数”,服务触角已逐步延伸到地方海上风电场选址规划、运行生产等生命周期内,成为推动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的“新能源”。


版权所有:CPEM电力防灾应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