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智能装置攻克配电线路隐蔽性故障诊断难题

发布时间:2025-11-06来源:

近日,山东临朐县供电公司员工谭焱携带低压线路故障多模态智能定位技术及精准搜索装置,前往临朐一中为一间备用考场处置用电故障。由于该备用考场长期闲置,墙内线路无法通电。线路敷设在空心墙内,传统故障排查方式难度极大。谭焱使用该装置扫描墙体,装置随即发出告警信息,表明线路漏电。10分钟内,他便精准锁定漏电位置。随后,谭焱凿开漏电点处的墙体,更换了故障线路,使备用考场恢复供电。

 

低压配电线路隐蔽性故障诊断一直是电力运维领域的技术难点。尤其是对于地埋电缆、穿墙暗线等线路,传统排查方法缺乏可视化检测手段,耗时费力,还存在定位精度不高、运维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23年7月,临朐县供电公司谭焱创新工作室开始研发新装置。工作室成员历经3年技术攻关与反复实验,成功研发出低压线路故障多模态智能定位技术及精准搜索装置,为隐蔽线路故障排查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低压线路故障多模态智能定位技术及精准搜索装置整体重量仅9.2千克,便于携带至现场开展故障排查作业。该装置的核心架构由四个单元组成:智能控制终端作为“大脑”,具备高精度故障分析的能力;高压放电单元可产生瞬时高电压,击穿被测线路故障点并产生放电声,便于运维人员判断是否存在两线短路或单线接地故障;高频信号单元通过发射器产生特定频率的电磁信号,该信号经被测线缆传导后,由接收器感应其电磁变化,从而精确判断地埋暗线的路径走向及短路、漏电等故障点;剩余电流检测单元采用罗氏线圈传感器,通过检测线路中的剩余电流,识别出存在漏电故障的具体线路,并读取漏电电流数值。无论是带电还是停电状态下的地埋线路、墙内暗线,该装置都能高效定位断线、漏电、短路等各类故障点。

 

实际应用表明,使用该装置后,线路故障排查时间由以往的6.5小时缩短至10分钟左右,故障定位精度提升至97%以上,显著降低了运维成本,目前已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所属17家地市级供电公司应用。相关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经省级鉴定机构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7月,该装置获评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电力行业高价值专利、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职工创新奖一等奖、潍坊市创新创效大赛一等奖。

 

来源:国家电网报

版权信息:CPEM电力设备管理大会_电力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