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首套!
特高频局放组网监测系统在疆投用
近日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成
特高频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
在通过验收后已稳定运行10天
这套系统
是西北五省首个实现组网监测的同类技术应用
标志着新疆电网在设备智能化运维领域
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实时监测断路器及GIS设备内部状态
可精准实现局部放电的早期预警与诊断
大幅提升运检效率
为电网安全运行装上“智慧眼睛”
什么是特高频局放检测技术?
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是一种针对高压电气设备内部局部放电的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捕捉设备内部局部放电产生的特高频电磁波信号(频率通常在 300MHz - 3GHz 之间),实现对设备绝缘状态的监测与诊断。
什么是特高频局放在线监测组网?
GIS设备(气体绝缘金属全封闭组合电气设备)如同电网的“胶囊舱”,将带电部件封闭在充有六氟化硫气体的金属壳体内,而断路器作为电网核心设备,二者内部因绝缘老化、电场畸变等引发的早期故障,靠肉眼无法直接观测,长期积累可能导致绝缘击穿甚至停电。
10年磨一剑,成为西北五省首家!
过去,运维人员如同设备的“全科医生”,需定期人工巡检,但传统模式存在明显局限,单个监测点位测试需20秒,难以捕捉一天仅数次的偶发性放电信号;故障定位时还要在相邻点位重复测试并人工计算,一座变电站的检测往往耗时近一天。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7月起,国网新疆电力启动GIS、HGIS、罐式断路器设备特高频“有线”组网建设。系统新增“累计PRPD”“PRPS”图谱分析诊断、局放图谱AI诊断等功能,通过在线平台声光告警、预警弹窗、智能识别放电类型、三维孪生模型定位等多维度手段,实现断路器局放数据实时上传,有效减少现场测试时间与误差。
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仅建模前的现场管母长度测量,一个变电站就需一周准备时间。”国网新疆电力设备部负责人张立成介绍,团队还攻克了三维模型加载慢、画面真实性不足等问题,最终使系统实现组网监测,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技术亮点
高灵敏感知
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记录设备发出每一组信号,在偶发信号累积至阈值时自动告警,彻底解决了传统巡检的局限性;通过传感器捕捉设备内部微弱电磁波信号,灵敏度高达10毫米,实时分析局部放电的强度、频次和位置。
智能诊断引擎
系统内置200万组局放信号数据库,结合PRPD、PRPS图谱分析技术,可自动识别放电类型并生成趋势报告,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分级告警。对绝缘缺陷类型的识别准确率超过95%,并通过三维孪生模型将故障点位置具象化显示,助力快速锁定故障根源。
空间精准定位
系统通过多传感器时差定位算法,自动完成两点位信号分析,15分钟内即可实现分米级定位,再结合三维孪生模型,运检人员即可精准找到故障点。
技术创新
此次验收通过标志着该技术已达到国内推广标准,推动变电站向“无人化巡检”升级。
该技术填补了国内GIS、HGIS、罐式断路器特高频局放在线监测技术空白,其高灵敏度、强抗干扰性、低成本运维、精确显示、准确定位等特性为电网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工作人员这样说
“以前,此类内部放电问题只能通过现场试验发现,现在依托平台,公司运维人员能够第一时间监测到系统告警,隐患发现时间大幅提前。”
国网新疆超高压分公司运检部赵鹤翔表示,“以前从乌鲁木齐到现场检测要花1天,现在在办公室10分钟就能完成分析,隐患发现时间大幅提前。”
编辑:王启泰 、 赵鹤翔
校对:黄婷婷
审核:卢金宝
来源:国网新疆电力投稿
版权信息:CPEM电力设备管理大会_电力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