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防范线路外力破坏:定位至厘米,识别更精准
发布时间:2025-07-08来源:
随着城市建设加快及重大工程建设推进,输电线路通道内的外力破坏隐患增加。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厘米级定位、智能化识别、自动化预警、精准化管控”新模式——
防范线路外力破坏:定位至厘米,识别更精准
“220千伏泗祥线一基铁塔附近有吊车违规作业,存在外力破坏隐患,请立即处置。”7月1日11时23分,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输电数字化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收到可视化监控平台推送的告警信息。该平台同时将告警信息及隐患点精准坐标自动推送给相关线路设备主人。
线路设备主人收到告警信息后,立即远程操控输电线路附近机巢内的自主作业无人机飞往隐患点。随后,设备主人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空喊话”系统,及时制止了线路下方的违规施工。从平台发出告警到隐患消除,整个过程用时15分钟,比原先设备主人赶到现场处置至少节约1小时,大幅提升线路防外力破坏工作效率。无人机之所以能精准导航、快速到达隐患点,靠的是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高精度实时定位与导航能力。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建设加快,以及轨道交通、主题公园等重大工程建设的推进,输电线路通道内的外力破坏隐患增加,运维人员现场巡检的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线路设备精益管理需求。
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主要负责上海电网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运维、检修等工作。2023年7月,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以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为基础,构建了输电全景智能监控系统。该公司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无人机从任务规划、自动飞行到缺陷识别的全流程智能化;研发了线路安全智能管控电子围栏,可对进入设定防护区域的大型机械等实行厘米级精准感知与即时声光警示;融合三维点云扫描与机器学习算法,精准监测、预警鸟类在重点区域筑巢、树木与线路距离过近等情况。这些举措助推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模式智慧升级,为上海电力主网构建了一道“看得见、辨得清、管得住”的立体防护网。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与可靠通信能力,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将输电运检无人机打造为全天候、高智能的“空中哨兵”,让无人机能根据线路走廊地形自动构建三维飞行场景,智能规划最优巡检路径,动态优化飞行策略,并将巡检数据实时精准回传。内嵌图像识别算法的输电全景智能监控系统能够根据无人机回传的巡检数据,快速自主研判线路设备缺陷,辅助运维人员精准制订检修工作计划等。
针对大型机械施工类外力破坏隐患,输电全景智能监控系统依据不同电压等级线路的安全保护距离要求,在数字地图上智能划定安全警戒区域,设置线路安全智能管控电子围栏。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会提前引导在电力设施附近施工的大型机械安装北斗定位终端,这些机械进入安全警戒区域就会触发现场高分贝告警声与强光闪烁,提醒施工人员保持安全距离。同时,该公司输电数字化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可视化平台能实时查看安全警戒区域的大型机械位置、告警状态及现场画面,实施远程监督与协调。
输电全景智能监控系统还融合应用北斗高精度定位、三维激光点云扫描等技术,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完成隐患识别智能体训练,使安装在电网设备上的监控装置具备“思考”能力。有了隐患识别智能体辅助,监控设备可以智能识别鸟类筑巢的特征行为,精确测算树木生长与导线距离变化,实现设备安全隐患的早期预判、精准识别与分级预警。
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的应用,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构建起了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厘米级定位、智能化识别、自动化预警、精准化管控”新模式。2024年,上海主网输电线路因外力破坏造成的跳闸故障同比下降50%。
目前,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正深度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智能算法,计划依托“i国网”APP开发线路运维工作“任务-人员-路径”精准匹配功能。该功能可根据待巡检线路位置及巡检人员所在位置,自动计算出最高效的巡检路线,并提供精准导航。此外,该功能还支持对故障线路区段的灵活智能划分与任务派发,让线路运维人员更快抵达抢修现场,进一步提升故障响应与处置效率。
来源:国家电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