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应用场景精准评估设备运行状况
发布时间:2025-01-21来源:
围绕提升输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上海电科院研究攻关输变电设备物联感知体系关键技术,开发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平台,并逐步推广应用相关技术成果。
上海220千伏青虹变电站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虹桥火车站等重要客户供电,也担负着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活动供电的任务,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青虹变电站为试点,开展输变电设备物联感知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应用,进一步提升设备运维管理水平。
日常运维工作中,上海电科院技术人员应用自主开发的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站内的变压器、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等设备和站内环境状况,并依托该平台生成的监测分析报告为运维人员开展设备隐患排查等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保电期间,上海电科院技术人员应用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平台的设备自主感知、虚拟巡检及设备状态智能评价场景,实时评估青虹变电站整体运行情况。运维人员根据该平台生成的虚拟巡查报告精准开展特巡特护,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为了推进智能传感、物联网通信等技术在电网设备运维中的融合应用,上海电科院自2019年起研究攻关输变电设备物联感知体系关键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相关技术成果。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电网运维中,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及运行数据精准采集,辅助优化设备运检策略。上海电科院综合考虑运检工作中各类设备运行状况监测的难点,帮助青虹变电站完成感知装置选型及感知装置入网前的功能、通信、功耗、稳定性检测,在站内安装了感知装置。该院同步推进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平台设计开发,贯通数据传输链路,构建功能应用场景。
2020年,基于各类感知数据与相关业务系统数据开发的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平台上线。该平台包括设备状态感知、虚拟巡查、智能评价、缺陷诊断、主动预警等三维可视化应用场景。上海电科院采用多协议适配技术,构建传感器自主接入模式,实现传感器即插即用,解决了不同种类、不同生产厂家的传感器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平台兼容问题,简化了传感器管理维护工作,为传感器数据标准化集成与传送提供新模式。
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建设总体思路,上海电科院应用云计算等技术,设计出具有电力行业特征的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体系架构,在通信层面参考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通用标准等通信规约,实现了多源异构感知数据的开放式接入与规范化存储。
“我们还应用边缘计算技术实现多源数据就地综合智能分析,最大限度减小数据传输量,提高计算时效性和准确性,确保设备故障的快速诊断和预警。”上海电科院设备技术中心专业工程师彭政睿介绍。
2022年起,在前期试点应用的基础上,上海电科院参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给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平台增加了非结构化局部放电图谱数据的接入功能,规范图谱类数据传输格式,为变电站特高频和超声波局部放电传感器图谱数据的采集、传输、解析和存储提供支撑。同时,该院在220千伏长兴变电站、上川变电站推广应用该平台。
依托全景交互典型应用场景,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平台通过对输变电设备故障信息的深度学习,形成了输变电设备故障诊断规则集,可以完成输变电设备故障诊断与智能预警,并研判输变电设备运行指标信息,实时更新设备状态和全寿命周期数据,更准确、全面地呈现输变电设备运行状况。该平台还能反向控制变电站内的感知装置,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实时调整感知装置数据上报策略,实现从设备端到应用端的智能管理。
目前,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平台已在上海220千伏青虹、长兴、上川等变电站的设备状态监测预警、局部放电缺陷分析及变电站远程虚拟巡查等工作中应用,并辅助完成重要保电工作。该平台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人工运维成本,为运维人员全面监测设备运行状况提供了数据依据和辅助决策建议。
2024年12月,“输变电设备物联感知体系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
来源:国家电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