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川电高级专家丨刘小江:数字电网建设的先锋

发布时间:2024-03-08来源:国网四川电科院

刘小江


2012年入职国网四川电科院,实现了成为一名电网科技工作者的梦想。十余年的工作中,他先后参与了多项国网四川电力重大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为后续从事电网数字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年双专业工作的磨炼,他逐步蜕变成了国网四川电力少有的熟悉业务和信息化的复合型专家。


现场工作锤炼坚毅品格


入职后不久,刘小江就投入到了密集的现场调试工作中。高压试验中都是些大块头“铁疙瘩”,高压试验是“试验五分钟、准备两小时”,他在现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拆装搬运这些试验设备,砸脚伤手属于必修课,加之试验又多在户外未完成铺装的场地进行,灰头土脸、汗流夹背是常态。几年下来,他几乎参与了所有的重要调试,从±800千伏锦屏换流站到宜宾换流站,从“川藏联网”到“藏中联网”,无一缺席。试验多了,慢慢地也与现场冰冷的大块头设备产生了“感情”。那些晦涩难记的型号、参数等数据,也代替现场恶劣环境中的各种苦楚记忆慢慢印入了脑海,成为后续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


与现场调试相比,各种事故分析则是成长过程中的另外一种宝贵的体验,从最初各种事故分析中聆听资深专家们由浅入深地娓娓道来,到共乐接地极附近管道异常腐蚀分析中能独立地抽丝剥茧,完成了从一个懵懂的学徒到事故分析专家的蜕变。


配网低电压治理初露锋芒


2015年,国网四川电力开始重点关注配网低电压问题,刘小江毅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低电压治理工作中。因为有多年的现场工作积累,他从过电压到配网的专业转换完成得很顺利。


与主网的大设备相比,配网设备虽然小得多,但设备数量、覆盖面却是主网远不能相比的。配网低电压、三相不平衡台区数以万计,异常的原因不尽相同,要对症下药进行治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刘小江利用自身熟悉主配网结构特点和相关信息系统数据的优势,对全省配变异常情况开展了大数据分析,很快便找到了一些典型台区和共性问题,在对大量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变电站到用户的全链路闭环大数据分析方案并成功应用,被基层同行赞为低电压治理“教科书”。在此之后,应国网四川电力和各地市公司的要求,他频繁奔赴现场排忧解难,全省各地逐渐遍布他深入现场逐线分析、讲解治理方法的身影。


虽然现在他的工作重心已转至电网信息化、数字化,但仍会不时接到关于配网方面的一些咨询电话,而他的分析和建议也总能给电话另一端焦急的人带去一些启发。


电网数字化领域大展拳脚


数字化、信息化不是电科院的重点领域,但自从在学校参与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建设开始,或许就已经注定了他与这个交叉融合领域分不开的关系。


2015年底,刘小江踏上了电网数字化的转型之路,首战便是备受瞩目的智能运检管控系统。管控系统以业务管控为中心,需要在来自多个系统的海量数据中寻找其与业务之间的联系,产生一些更有价值、可用于指导生产管理的数据,这对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喜欢思考、擅长动手的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熟悉的感觉,他利用自已熟悉配网专业的优势,全过程负责配网模块的功能设计、数据接入、模型搭建到开发等工作,与开发人员一起开展需求分析、分析算法、查看代码、发现漏洞。在国网四川电力智能运检管控系统发展到全国网领先水平的过程中,汗水也有他的一份。


在负责全川数字化班组建设时,他更是将PMS2.0、设备通道管理、移动作业、供服、配电自动化等设备专业十余套主要系统完全研究了一遍,这为他在核心系统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建设过程中提供了重要助力。


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是数字电网的基础底座和跨专业融合应用的基础平台,在电网设备基础数据、实时数据和电网GIS等方面具备强大的服务能力。但同时它又是个新生事物,很多问题没有人知道准确的答案,甚至会间接地得到一些错误的答案,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极容易迷失方向或被“带节奏”。为此,刘小江养成了自已看代码确认问题根源的习惯。在牵头建设电网资源业务中台的过程中,带领团队承担国家电网试验任务7项,牵头完成电网一张图动态数据展示规范、业务中台提升方案等8项重点工作,提出的数据治理“六合一”方案解决了图数重复治理的重大难题。


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打破了专业信息壁垒,实现了数据同源,有力支撑了各专业信息系统的快速构建,在国网四川电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PEM 2024新型配电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配电数字化大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