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网湖北:“源网荷储充”友好交互的新型配电网

发布时间:2023-10-31来源: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官方网站、鄂电电讯

编者按


当前,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公司正在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请进门、走出去、沉下心相结合,全面向堵点、难点集中发力,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进一步展现公司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反映公司党委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落地落实情况,找问题、寻对策、谋实效,特推出“走基层”调研式报道专栏“高质量发展一线行”,旨在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主题教育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公司全面稳固“华中区域领先、国网第一方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当前交直流混联系统5个台区的光伏发电出力最大为476.7千瓦,用电负荷最高为308.32千瓦,光伏发电超出的部分由储能进行存储,让每一度绿色电都得到高效利用。”5月29日,国网黄冈供电公司配电部主任操燕春介绍,路口供电所“源网荷储充”数字化监控平台上实时显示当天配电网消纳新能源发电的数据,新型配电网助力分布式光伏实现全额消纳。

微信图片_20231031093501.png

公司建成黄冈市黄州区“源网荷储充”新型配电网示范工程,助力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并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分布式资源集中接入与消纳,对配电网带来新的考验。公司积极试点建设一批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探寻破题新路径。其中,黄冈市黄州区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安装5套600千瓦基于链式架构的低压柔性互联装置,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3000千瓦)、端口最多(5个端口)的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成为公司首个“源网荷储充”友好交互的新型配电网。


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这个示范项目在技术上有何先进性?对于未来智慧配电网建设有何示范意义?记者日前前往黄冈市黄州区进行了实地调查。


缘起——

传统配电网面临新冲击


开展分布式光伏建设,有利于整合新能源资源,实现集约开发,引导居民绿色能源消费,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


2021年7月,黄冈市黄州区政府发布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实施方案,计划开发光伏装机总容量161兆瓦,其中党政机关光伏37兆瓦,公共建筑光伏21兆瓦,工商业光伏25兆瓦,居民户用光伏78兆瓦,要求对分布式光伏“应接尽接”,保障所有分布式光伏发电都接入电网和消纳。


操燕春介绍,黄州区集中开发分布式光伏对传统配电网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充电桩等用电设施快速发展,供电公司面临被动投资增大、电网利用率不高、冲击性负荷加大等问题。


从电源侧来看,传统配电网从大电网取电,在接入大量分布式光伏后,变成了多电源状态,如何保障安全运行是一大挑战。从电网侧来看,分布式光伏“应接尽接”似乎也存在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国网黄冈高新区供电中心副主任刘铭俊介绍,通常情况下,供电公司1台200千伏安公用配电变压器可以满足100户居民正常用电需求,如果其中有30户居民提出申请接入300千瓦光伏发电,配电变压器会反向过载,需要对该变压器及中低压配电线路进行增容改造。从配网经济运行效率来看,虽然变压器及配电线路容量增加了,但用电负荷并没新增,而且晚上没有阳光,设备利用率极低。而整县大规模接入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的配电网建设投资大幅增加,电网设备利用率可能不到60%,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从充电侧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充电桩建设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台直流快充充电桩功率可达60千瓦或120千瓦,配电网接入2到3台直流充电桩就需要配套建设专用变压器,设备利用率也不高。


从负荷侧来看,传统配电网较难实现智能控制运行,即使是相邻的2个配电台区,一个台区重载,另一个台区轻载,它们之间都是独立运行的配电系统,无法余缺互济,很难智能控制运行。特别是传统配电网数字化水平不高,只能实现简单形态的运行监控,在用电负荷高峰期,需要对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进行需求侧管理时,无法实现实时的调控管理。


黄州区面临的分布式光伏集中接入带来的挑战,也是全省新能源快速发展必须直面的考验。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新能源发电总装机接近1800万千瓦,同比增加37.1%,全省分布式光伏大规模集中建设并在短期内就地分散接入配电网,对电网承载能力和消纳能力、对负荷侧和配电网智能运行等都带来新的课题,亟需探索智慧配电网建设路径。


探索——

“源网荷储充”智慧配电网建设因时而动


2021年7月,公司年中工作会议提出,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打造现代智慧配电网,适应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多元负荷规模化发展需要。公司先后实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两批21个试点示范项目,出台《配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系统研究“有源配电网”相关技术和运营管理关键问题。按照建设“安全可靠、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和具有高弹性、高适应性的智慧配电网”目标,开展了8项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建设,黄冈黄州区“源网荷储充”友好交互的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微信图片_20231031093504.png

国网黄冈供电公司员工巡视智慧配电网柔直变流舱、储能舱等关键设备。


2022年3月,国网黄冈供电公司选择居民、学校、医院、工厂等光伏富集的区域进行试点,启动建设黄州区“源网荷储充”友好交互的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该公司克服高端技术人才不足、可借鉴经验少等困难,充分调研国内外有源配电网发展现状,与国网湖北电科院联合开展关键数字监控平台研发,确保最前沿、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得到应用。重点采用低压物联、分布式储能、柔性互联等技术,提高配电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应接尽接”。开展低压柔直互联台区、低压配电网透明化、“零碳”供电服务大楼、“源网荷储充”数字化监控平台建设。


该项目由国网黄冈供电公司配电部主任操燕春牵头负责,该公司还组建了年轻化的柔性技术攻关团队,吸引了配电、营销、新兴产业、经研所(设计公司)等部门和单位20余名“87”后青年员工参与,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3岁。


记者在路口供电所看到,房屋上安装的一排排光伏板整齐划一,大厅前建成的3台60千瓦电动汽车充电桩错落有致,院里装有柔直变流舱、储能舱,监控室里正运行着“源网荷储充”数字化监控平台……俨然一张新型微电网。


“我们坚持‘中台+应用’路线,贯通采、传、存、用环节,构建‘源-网-荷-储-充’数字化监控平台。”国网黄冈高新区供电中心主任工程师奚全胜介绍,通过监控平台可实时查看低压分布式资源运行情况,经台区融合终端智能下达运行指令。


在国网黄冈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大楼,也建有分布式光伏、柔直变流舱、储能舱、充电桩,光伏发电“自给自足”,实现大楼“零碳”排放。3个直流馈线端口分别接入光伏、储能、充电桩,就地实现电力电量平衡,台区负载均衡控制和光储充协同控制。


据了解,黄州区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创新应用了DC/DC直流负载柜、柔直变流舱、自同步电压源等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每个柔直变流舱交流端口接入电网,直流端口接入当地分布式光伏电源,还可以接入负荷端、储能端,实现源、网、荷、储、充的灵活互动。


此外,黄州区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通过低压配电网透明化建设,在台区JP柜、表前端子箱、用户端等安装四级低压物联网开关,并与融合终端进行通信,实现对低压线路的电气拓扑识别、状态感知、远方控制等功能,让新型配电网可观、可测、可控和故障精准定位、快速隔离。


破茧——

“海绵型”配电网具有AI“大脑”


2023年1月,该示范项目基本建成,“交直流混联、送受端并存、微电网共生、多主体互动”的新型智慧配电网投入运行。示范项目在实际运行中有哪些应用场景?与传统配电网相比有哪些优点?

微信图片_20231031093506.png

国网黄冈供电公司员工运用“源网荷储充”数字化监控平台监测智慧配电网运行状况。


据记者了解,黄州区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是功率双向流动的配电网,在不需要重构、大规模改造配电网的前提下,大幅提升配电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应接尽接”。


“低压柔直互联后,现在5个配电台区如同变形金刚合体一样,成为了联体运行的设备。以前新接入光伏发电超过单台配变容量200千瓦就要增容,现在合体后的最大光伏接入规模可达到3000千瓦,无需增容就可以应接尽接。”操燕春介绍,柔直互联的配电网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源网荷储充”方面具有高弹性、高适应性,充分吸纳新能源。目前该柔直系统接入光伏发电6户、容量837千瓦,接入直流快充充电桩5个、容量300千瓦,节省配电网大规模重构、改造费用约295万元。


黄州区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还能够显著提升供电可靠性,柔直系统配置了储能舱和数字化监控平台后,如同配置了AI大脑的“充电宝”,具备多种智能运行方式。正常运行时,5个台区的直流母线合环运行,协调控制器对5个台区的功率进行实时监控,绿电优先在直流母线上消纳,多余的电量传递到台区交流侧;直流侧发生故障时,5个台区均可解列为独立的小系统,由台区自己的终端控制器进行自治,确保光伏、储能、充电桩的正常运行及居民正常用电。另外,该系统内配置了直流保护装置,可在5毫秒内准确定位故障区域,并对故障区域精准隔离。


当光伏出力小于负载时,“充电宝”启动放电模式。2023年4月10日,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出力为350千瓦,而配电台区整体负载为400千瓦,光伏发电实现了全额就地消纳,系统还自动启动储能舱补充出力50千瓦,保障台区可靠供电。当储能舱的电量耗尽时,10千伏公网的电能继续保障整个系统供电。


当光伏出力大于负载时,“充电宝”启动充电模式。2023年4月29日,这一天的太阳光照条件特别好,光伏发电出力达到了515千瓦,而台区整体负载只有400千瓦,这时候富余的光伏发电会给储能舱充电,把绿色电力储存起来,避免弃光现象发生。


当配电网出现N-1工况时,“充电宝”启动保电模式。2023年3月10日,农电3#台区低压配电柜发生故障,但居民丝毫感受不到停电的影响,5个配电台区形成了“手拉手”供电状态,10千伏公用配电网、光伏发电实现双电源供电模式,任意停运1个配电台区都不影响对居民供电。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两路电源都停电了,300千瓦时储能装置也能够保障1到2个小时应急供电,形成三重供电保障,实现微网运行。


该示范项目投运以来,光伏累计发电67806千瓦时,储能舱累计充放电19932千瓦时,用户供电可靠性由99.71%提升到99.99%。


展望——

市场化运营前景可期


黄州区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建设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该工程路口柔直互联台区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端口最多、控制最复杂的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项目采用了国内首套低压智能分布式保护装置、受本地控制的直流电源充电桩等先进设备和‘源网荷储充’一体化数字化监控平台等关键技术,提炼了项目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典型经验,为今后新型配电网建设运行提供了有力参考和指导。


微信图片_20231031093509.png

黄冈市黄州区新型智慧配电网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端口最多的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


国网黄冈供电公司还将积极探索新型配电系统市场运营模式,积极试点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V2G充电等运营模式,探索让各方相向而行、互利共赢,体现新能源绿色、环保、低碳市场价值的运营机制,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新型配电网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通过建设新型智慧配电网,能够有序引导新能源汽车错峰充电,平抑用电负荷高峰,为保供电提供有力支撑。”国网黄冈供电公司新兴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何威介绍,以一辆续航600公里新能源车为例,充满电需要70千瓦时电量。在用电负荷高峰期,引导车主在电价低谷时充满电,充电成本约30多元,鼓励车主在高峰时反向放电,可得到约50多元的补偿,新能源汽车每天在原地不动也可以带来几十元的收益。


新能源汽车接上V2G充电桩,通过智慧配电网可以很方便地向大电网反向供电。假如同时有1.6万台新能源汽车配合向电网反送电,就相当于建设了一座百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发挥这些储能电池的顶峰作用,对于保供电、合理精准开展电网投资都具有重要意义。


黄州区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实现动态增容。刘铭俊介绍,比如路口小学3#台区,在用电高峰期负荷达到180千瓦,当台区负载率达到90%时,配变运行可靠性大幅降低。常规应对措施,就是对台区容量进行增容,降低负载率。而柔直示范项目可以进行智能调节,精准控制变压器负载率在70%以内,分流超出负荷让柔直系统来供应,无需新增投资就可以有效降低配变负载率,既能保持台区经济运行,又能保障用电高峰时的供电可靠性。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是未来重要的主战场。当客户申请报装接入大量小规模的风光新能源时,配电网如何更有韧性、更为经济地承接消纳是电网企业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黄州区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就是这样一块“试验田”。通过验证最新的技术路径,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积累了建设经验,对于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前,公司还在武汉沌口区域、宜昌城区试点建设城市新型配电网,在赤壁市、京山县试点建设乡村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努力探索适应电力“源网荷储充”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新型有源配电网建设技术路线,进一步提高电网经济效益,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CPEM 2024新型配电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配电数字化大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