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升级机器人模块 巡检电缆隧道消防设施 ——辽宁大连供电公司着力提升220千伏玉华地下电缆隧道安全运行水平

发布时间:2022-09-06来源:国家电网报

8月26日4时,在辽宁省大连市五一路附近,几名戴着头灯、衣着整齐的电缆运检人员准备开始当天的特巡工作。


“准备下井了,大家再检查一下深井防护做好没有。”大连供电公司电缆工区电缆检修技术专责曲连燚提醒其他人,随后开始宣读工作票。当天,他们要在220千伏玉华变电站至雁水变电站电缆隧道内,为智能运行检查机器人升级模块,并检查消防设备健康状态。


220千伏玉华地下电缆隧道于2019年建成,全长2738米,平均埋深20米。隧道内敷设了220千伏雁玉甲、乙线2条220千伏电缆及8条66千伏电缆。迎峰度夏期间,大连电网用电负荷始终保持高位。该隧道作为大连市中西部经济核心区供电的“主动脉”,每天最大送电容量超过40万千瓦。


电缆运检人员依次沿着12米悬梯进入电缆隧道内。为了不影响城市交通,他们必须要在2小时内完成任务。与普通狭窄的地下电缆隧道不同,220千伏玉华地下电缆隧道十分宽敞,拱形的隧道直径达2.5米,高压电缆敷设在两侧的金属构架上,一直延伸至隧道深处。


“现在地面上的温度接近31摄氏度,隧道里温度常年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由于夏季温差较大,要注意冷凝水现象,避免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受影响。”曲连燚提醒大家。2015年,大连供电公司在辽宁省内率先实现地下电缆实时监控,装设了结构应力监测、环境感知和气体监测等智能设备,构建了24小时综合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排水、通风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大连是东北地区最早拥有电缆隧道的城市。截至目前,大连66千伏及以上高压电缆共144回、长430.25千米,电缆化率达到了42.5%。


隧道内,电缆运检人员拿出平板电脑,操控智能运行检查机器人向他们所在的地点移动。机器人可以降低电缆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将隧道内的画面、监测数据回传至监控后台。玉华地下电缆隧道单程2.7千米,运行维护人员走1个来回大概要用3个小时左右,人工运维成本高。


10分钟后,一个类似监控摄像头的椭圆形机器顺着隧道上方的轨道到达作业人员所在位置。曲连燚将数据线连接至智能运行检查机器人的数据端口后,开始导入笔记本电脑内的数据模块。


在升级智能运行检查机器人模块的过程中,另外3名电缆运检人员同步检查电缆隧道防火装置状态和电缆接头。“这个灭火弹的压力不足了,需要及时更换。”电缆运检人员吴琼发现了一处异常。220千伏玉华地下电缆隧道内每一处电缆接头上方都配套了消防灭火弹,这是隧道内重要的消防措施。吴琼记录下具体位置,便于后续开展处置。


针对电缆隧道内的火灾隐患,大连供电公司根据实际需要,于2019年将所有66千伏地下电缆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从经消弧线圈接地改造为小电阻或并联消弧线圈接地,避免了隧道内因电缆局部放电而引发火灾,也方便运维人员快速发现电缆接头异常并及时处理。


一个半小时后,一行人的作业全部完成,完成模块升级后的智能运行检查机器人增加了安全防护功能,可以发现并清晰显示隧道内是否有异物。回到地面,曲连燚立即联系专业人员处理灭火弹异常,随后又和其他人赶往下一个电缆隧道升级机器人模块。